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饮食调养 > GIVE论坛分享ESD术前准备和慢性胃
GIVE论坛分享ESD术前准备和慢性胃
对慢性胃炎应当早期监测和干预,以降低其癌变的危险性。胃黏膜保护剂是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药物治疗手段之一。替普瑞酮是内源性胃黏膜保护剂,它不仅能增强胃黏膜防御功能,更能显著改善胃黏膜的组织学病变。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慢性胃炎和胃癌关系密切,尽早治愈慢性胃炎能显著降低其癌变风险。对于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标准治疗方式,而前提是准确的内镜诊断。在11月22日召开的第一届卫材GIVE消化和肝病多学科诊疗论坛上,日本专家和国内专家分别对ESD术前准备和慢性胃炎风险干预作了精彩报告。
辻阳介:ESD术前诊断的重要性
东医院消化内科的辻阳介医生对ESD手术术前准备作了详细介绍。他认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当前早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方法,手术应做到准确切除癌变组织不留阳性切缘,为此,术中准确判断和操作非常关键。
而且ESD操作前应做好充分内镜检查,以准确诊断水平边缘和浸润深度。例如,水平边缘的诊断要点有:1、用足够的水冲洗黏膜,等待后可清晰显示病变边缘(这一点非常重要);2、喷洒0.1~0.2%的靛胭脂染色,更加清晰凸显癌变轮廓,能使80%的病例肿瘤轮廓显示清楚;3、对显示不清楚的病例,窄带成像技术的放大内镜在70%的病例中能确定肿瘤边缘。
诊断浸润深度是为了区分黏膜下浸润和黏膜内浸润,它决定着治疗方案选择内镜还是手术。根据日本胃癌分级,内镜下胃癌大体分型包括0型(表浅、平坦型肿瘤伴或不伴微小的隆起或凹陷),0Ⅰ型(隆起型),0Ⅱa型(表浅隆起型),0Ⅱb型(平坦型),0Ⅱc型(表浅凹陷型),0Ⅲ型:凹陷型。判断标准如下:
临床中需要注意的是,胃ESD术后出血概率为5%,质子泵抑制剂(PPI)和预防性凝血可以减少出血风险。
姜海行:慢性胃炎癌变的监测与干预
慢性持续性炎症已被公认是癌症的触发因素之一。目前研究显示胃黏膜炎症经过化生、萎缩和异型增生的病理变化,会转化为癌症。其中萎缩性胃炎患者10年癌变率为5%~8%。而我国约80%成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研究显示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比例高达23.2%。因此为了降低我国胃癌发病率,早期监测和干预慢性胃炎至关重要。来自广西医院的姜海行教授就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分享。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也是胃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根除Hp是降低胃癌发病率最有希望的策略,而且越早越好。年发表的一篇综合了6项RCT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在亚洲人群中,Hp根除能够显著降低无症状Hp感染者的胃癌患病率。我国一项针对例成人的根除Hp研究结果证实,根除Hp感染能使重度癌前病变或胃癌发病危险降低39%(OR=0.61)。台湾一项队列研究结果则证实,早期Hp根除比晚期可以显著降低胃癌的累积发生率(p=0.)。另外,有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根除Hp可逆转或减慢胃黏膜肠化进展。年《第四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推荐,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或胃黏膜萎缩、糜烂应根除Hp。
我国目前推荐的根除Hp的方案为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两种抗生素。在PPI的选择上,亚太共识强调,应选择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小的PPI,例如抑酸效能更强的第二代PPI雷贝拉唑。
胃黏膜保护剂是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药物治疗手段之一。替普瑞酮能直接促进黏液分泌,增加胃黏膜的前列腺素合成,以增强胃黏膜防御。研究显示,替普瑞酮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抑制白介素-8的合成,从而显著减轻炎症反应。我国一项研究评价了替普瑞酮联合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结果显示,替普瑞酮联合叶酸可显著改善胃黏膜萎缩和化生。因此,替普瑞酮不仅能增强胃黏膜防御功能,更能显著改善胃黏膜的组织学病变。
总之,对慢性胃炎应当早期监测和干预,以降低其癌变的危险性。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liushiyi
yxj.org.cn来稿邮件主题为:医院+科室+姓名小编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治疗白癜风北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