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主要症状 > 论文摘要蒲元和胃胶囊治疗慢性胃炎伴胃窦
论文摘要蒲元和胃胶囊治疗慢性胃炎伴胃窦
作者:王北京
☆目的观察蒲元和胃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阴性慢性胃炎伴胃窦糜烂患者前后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H.pylori阴性糜烂性胃窦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患者给予蒲元和胃胶囊及与替普瑞酮相同的安慰剂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蒲元和胃胶囊和替普瑞酮;疗程为4wk,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以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胃黏膜EGF及MVD表达水平比较.
☆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中糜烂处胃黏膜EGF阳性表达率治疗前(20.0%vs16.7%)、治疗后(56.7%vs4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糜烂旁处治疗前(10.0%vs13.3%)、治疗后(26.7%vs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中糜烂处胃黏膜MVD表达水平治疗前(36.83个/HP±9.36个/HPvs39.90个/HP±9.03个/HP)及治疗后(50.07个/HP±18.35个/HPvs48.93个/HP±14.59个/H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中糜烂旁处胃黏膜MVD表达水平治疗前(25.37个/HP±6.11个/HPvs25.87个/HP±6.12个/HP)及治疗后(28.30个/HP±6.23个/HPvs28.77个/HP±5.70个/H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在EGF、MVD表达水平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蒲元和胃胶囊能够上调糜烂性胃窦炎MVD及EGF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参照-1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随机医院-11/-11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符合慢性胃炎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1)慢性胃炎并胃窦多处糜烂患者:糜烂最大径线0.5-1.0cm,糜烂面个数3-10个;(2)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阴性者;(3)男女不限,年龄30-70岁.
排除标准:(1)消化系统及腹部手术患者;(2)治疗前4wk及疗程结束前服用其他治疗胃病的药物及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者;(3)有其他伴发病者;(4)对研究用药物过敏或有不良反应者.
蒲元和胃胶囊,青岛华仁太医药业有限公司,0.25g/粒;替普瑞酮,卫材药业有限公司制造,50mg/片.胃镜主机为奥林巴斯CV-SL和内镜GIF-H.
1.2方法1.2.1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蒲元和胃胶囊1.0gtid及与替普瑞酮剂型相同的安慰剂1片tid,于饭后半小时口服.对照组患者口服蒲元和胃胶囊1.0gtid及替普瑞酮50mgtid,服用方法同治疗组.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wk,治疗前和治疗结束1wk内分别行胃镜检查.治疗前后进行胃黏膜MVD、EGF表达水平比较.
1.2.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1)标本及处理:胃镜检查时采用定标活检分别获取两组患者胃黏膜糜烂处组织4块,另距离糜烂边缘3cm以上非糜烂性胃窦黏膜4块.治疗后复查时由同一内镜检查者分别于定标处再各取4块标本.所取标本立即固定于40g/L甲醛溶液,石蜡包埋备用;
(2)检测:组织蜡块4m厚连续切片,切片采用PV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方法及步骤严格依据试剂盒说明进行,并以PBS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所有切片由同一位操作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师于同一实验室中进行;
(3)免疫组织化学评价:以细胞染色范围及程度作为EGF评分依据:染色范围:以阳性细胞着色范围为标准,无着色为0分,着色面积1/3计1分,1/3-2/3计2分,2/3计3分.染色程度:无染计0分,浅染色计1分,深染色计2分,两项评分之和≥3分为阳性,3分为阴性.以CD34作为检测标记;
(4)MVD评判标准:按照Weidner等校正方法,任何被抗体染色的单个内皮细胞或细胞团,不管是否形成管腔,只要与周围的微血管或其他组织界限清楚,都认为是1个可计数的微血管。每张切片先在低倍镜(倍)视野下选出血管最丰富的区域,然后在高倍镜(倍)视野下计数5个视野的微血管数,取其平均值.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组及对照组MVD、EGF
阳性表达率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各组中EGF的表达
治疗组及对照组中糜烂处胃黏膜EGF阳性表达率治疗前分别为20.0%vs16.7%(P0.),治疗后分别为56.7%vs46.7%(P=0.02)(表1,P0.05).
治疗组及对照组糜烂旁处胃黏膜EGF阳性表达率治疗前10.0%vs13.3%(P=0.),治疗后26.7%vs16.7%(P=0.74)(P0.05).
2.2MVD的表达
对治疗组和对照组中糜烂处胃黏膜MVD上调作用明显,各组治疗后MVD较治疗前升高幅度大(图2),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对治疗组和对照组中糜烂旁胃黏膜MVD有不同程度的上调作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1、EGF是由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分子多肽类生长因子。EGF能刺激上皮细胞的RNA、DNA和蛋白质合成,促使黏膜上皮的增生EGF可以促进巯基化合物、前列腺素E的生成来增加胃黏膜血供,在防御中起重要作用。
2、MVD是显示血管形成活性的重要指标,他反映了组织中血液灌注的情况。
文章出处:世界华人消化杂志,,8,23(24):-.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