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主要症状 > 今日节气丨小寒
今日节气丨小寒
小寒
《小寒的由来》
我国大部地区从“小寒”到“大寒”节气这一时段的气温是全年最低的,“三九、四九冰上走”和“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及“街上走走,金钱丢手”等古代民间谚语,都是形容这一时节的寒冷。由于气温很低,小麦、果树、瓜菜、畜禽等易遭受冻寒。 为什么叫小寒而不叫大寒呢?这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位于小寒节气之后的大寒,处于“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与夏季的大暑相对应,所以成为大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小寒中的三候,其物候反映分别是:“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在候鸟中,一候,阳气已动,大雁开始向北迁移,但还不是迁移到我国的最北方,只是离开了南方最热的地方;二候,喜鹊此时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到了三候,野鸡也感到了阳气的滋长而鸣叫。
对于南方人而言,北方入冬后的霜雪总是充满了浪漫色彩,自小寒后,北方更是一片银装素裹。而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则在0℃左右,江南一带平均气温则在5℃上下。华南地区,最低气温基本在15℃上下。
小寒养生在冬天,自然界的万物生机闭藏,阳热之气潜伏,阴寒之气旺盛,草木凋零,但是根及种子深藏于泥土之中,昆虫也以卵或其他形式,蛰伏于地下,自然界生物处于养精蓄锐的状态之中,以待来春自然界阳气升动后蓬勃昂然。人也一样,应该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冬藏,藏的就是阳气,阳气依附于阴精而存在,所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人体一天有“春生(早晨)、夏长(中午)、秋收(下午)、冬藏(晚上)”的规律,晚上熬夜,不利于阳气的恢复和养护,不利于养生,对健康有害。所以顺应自然才是养生的基本原则。
养生,养什么?就是养护阳气,没有阳气就没有生命,俗话说“人活一口气”,这个气就是阳气。儿童阳气足,不怕冷,老年阳气不足,怕冷即是说明。阳气根本在肾,肾在四季中应冬。
壹保暖篇:
身体3部位的保暖
一暖头
对于耐寒能力比较差的人群来说,当冷空气来临的时候,不管在室内还是在室外,最重要的是要“暖头”。小寒节气,如果外出要戴上保暖的帽子、围巾,并避免顶风行走。另外,睡觉时注意稍微关上门窗,避免头部被冷风吹到,但是不建议蒙头睡觉。
二暖手脚
“严寒从脚起”,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故易受寒。脚部保暖对于暖身防病意义重大。另外双手也处于肢体末梢,也是寒冷容易侵袭的对象。外出时一定要戴手套保暖,在家洗碗洗衣服时最好也能戴上橡胶手套。另外,每天晚上睡前用热水泡脚也可助血液循环而暖脚强身。
三暖腹
众所周知,肺、心脏、脾胃等重要器官处于胸腹部,万一受寒,即易引发相应器官的疾病。对于女性来说,腹部受寒还可能影响到生育健康,发生痛经、不孕等情况。小寒时气,要注意加件衣,即使在温暖的室内最好也能穿件外套或马甲。夜间休息要盖好被子,起夜时披件衣服,保护腹部不受寒。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这样的说法我们常常会听说,冬季尤其是小寒节气,更是要注重体育锻炼。在阳光下的适当体育锻炼,能强身健体、增强御寒能力。
贰运动篇:
2个简单动作
一跳绳
小寒节气运动养生可以多跳绳。跳绳是一项经济、有用的健身行为。持续跳绳半小时所耗损的热量与游泳大抵相同,很适合在冬季进行。跳绳前后可原地踏步,使满身肌肉伸展,能有助于跳前热身,跳后降温。天天可跳2~3次,每次10~15分钟。
二慢跑
德国运动医学及预防协会证实,即使在天气寒冷、温度较低的冬季,户外慢跑仍对身体有许多益处。这是因为慢跑有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降低患感冒的风险。冬季跑步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保暖。
叁进补篇:
肉、粥、汤
按照传统中医理论,冬天宜温补养肾。但虽然此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要做到个体化调补,阳虚的要补阳,阴虚的要补阴。选择食材应对症补阴养阳。
肉羊肉—补肾助阳
羊肉是冬季餐桌上的常见菜,在小寒节气适宜多进补。羊肉属热性,有补肾助阳的作用,羊肉还能缓解腰膝酸软的症状。在寒冷冬季,吃上一顿羊肉,无疑是一大乐事。
牛肉—补脾益胃
牛肉可补脾益胃、补气养血、强筋壮骨、利水消肿。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很适合肥胖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患者食用。
鱼肉—补益筋骨
鱼肉可温养阳气、补益筋骨,其中以鲈鱼的价值最大。《本草纲目》记载:“味甘平,入肝脾肾经,有补五脏,益筋骨,治水气,多食宜人,曝干甚香,益肝肾,安胎补中。
鸭肉—温补虚劳
鸭肉补虚滋阴、利尿消肿、养胃生津,鸭肉适合体内有热易上火的人食用;低热、体弱、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和水肿者食之更佳。
虾肉—补肾祛毒
虾肉有补肾、壮阳、通乳、祛毒等作用。虾肉的营养很多,适合肾虚阳痿、早泄遗精、腰膝酸软、四肢无力等症。
鹌鹑肉—补益五脏
鹌鹑肉具有补益五脏、清热利湿、利水消肿等功效。鹌鹑肉很适合老弱病人食用,还可辅助治疗贫血、糖尿病、神经衰弱、肾炎水肿、肺结核等疾病。
粥羊肉粥
选瘦羊肉克,洗净,切成肉丁,与1个萝卜同炖,去膻味。然后取出萝卜,放粳米克熬粥。羊肉性温热,系高蛋白、低胆固醇食品,冬季常食羊肉粥可益气补虚、温中暖下,还能益肾壮阳。最适宜贫血、慢性胃炎及虚寒症患者食用。
核桃粥
取核桃仁50克、捣碎,与粳米克煮粥食,可温补精髓。
核桃仁热量高,含丰富的亚油酸,有补脑养血、养胃健脾、补肾壮腰之功效,适合肾虚畏寒、腰膝酸软无力者食用。还可辅助治疗慢性胃炎及慢性结肠炎。
韭菜粥
先把粥煮熟,再将适量韭菜切碎投入,稍煮片刻便可食用。韭菜内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和钙、磷、铁等物质。熟韭菜甘温补中。经常食用韭菜粥可助阳缓下、补中通络。适合背寒气虚、腰膝酸冷者食用。
人参粥
取人参3克,置砂锅内,加水文火慢煮20分钟,再加粳米克煮至粥稠,放入适量蜂蜜或冰糖调味服食。适合于病后体虚,或畏寒食滞、便溏泄泻的老年人食用。经常食用人参粥,对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及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患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汤山药羊肉汤
[配料]羊肉克,山药克,姜、葱、胡椒、绍酒、食盐适量。[做法]羊肉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姜葱洗净用刀拍破备用;淮山片清水浸透与羊肉一起置于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将其它配料一同投入锅中,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至熟烂即可食之。[功效]补脾胃,益肺肾。
强肾狗肉汤
[配料]狗肉克,菟丝子7克,附片3克,葱、姜、盐、味精适量。[做法]狗肉洗净切块,置入锅内焯透,捞出待用,姜切片,葱切段备用。锅置火上狗肉、姜入内煸炒,烹入绍酒炝锅,然后一起倒入沙锅内,同时菟丝子、附片用纱布包好放入沙锅内,加清汤、盐、味精、葱大火煮沸,改用文火炖2小时左右,待狗肉熟烂,挑出纱布包,即可食用。[功效]暖脾胃,温肾阳。
为感谢各位科普粉的支持,
特携上海科技馆出品的热卖
科普精美图书《天问》(价值58元),
作为《科普知世界》给小朋友们的新年礼物。
数量有限,抢完即止。
↓↓↓点击下方链接快来抢哦↓↓↓
知福利|科普,从“心”出发,一起(17)前行(内有新年礼物)
更多相关科普文章,北京中科医院曝光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