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主要症状 > 慢性胃炎中医分两型治疗,据病变程度症状
慢性胃炎中医分两型治疗,据病变程度症状
慢性胃炎也称“慢性胃粘膜炎”或“胃黏膜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根据病变程度及范围,临床上将慢性胃炎又分为浅表性和萎缩性两型。
浅表性胃炎胃镜检查所见胃粘膜为花斑样潮红,粘液分泌增多,或粘膜水肿甚至糜烂、出血;
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所见胃粘膜颜色呈灰白、灰黄色,粘膜下血管显露,轻者可见血管网,重者可见如树枝状的血管分枝。
两型胃炎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只是病变程度不同,先有浅表性炎症,最后变为不可逆的萎缩性胃炎症。
青年人多为浅表性胃炎,老年人多为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又常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病人。
造成慢性胃炎的原因很多,主要是遗传因子、吸烟、饮酒、食物及药物的刺激、十二指肠液返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
临床可根据病变程度、症状表现而施治。
浅表性胃炎:由中焦湿阻,气机不畅而致,主要表现为胃脘疼痛、饱胀、恶心、呕吐、泛酸、嗳气、纳少、舌苔白或黄厚腻、脉弦滑。
治宜清热化湿、理气和胃为主。
方用芩连二陈汤加减:
黄芩10g、黄连10g、清夏10g、云苓20g、陈皮10g、枳实10g、竹茹10g、厚朴10g、白蔻10g、苡仁10g、炒白术10g、甘草3g,水煎服,日一剂,分二次服。
萎缩性胃炎:由胃阴不足,久而气阴两虚所致,主要表现为胃脘隐隐作痛,闷胀、无食欲、口干、消瘦乏力、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宜益气养阴,和中止痛为主。
方用益胃汤加减:
西洋参10g(先煎)、沙参15g、麦冬10g、玉竹10g、石斛10g、花粉10g、丹参15g、川芎10g、白芍15g、五味子10g、砂仁10g、甘草3g,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哪种胃炎,在服药治疗期间,都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以防情志失调加重病情。
忌食烟酒、辛辣之品,以免加重对胃粘膜的损害。
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选用请咨询专业医师。
(文章内容图片来源网络,侵删)任何胃肠道健康问题可免费咨询郭老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