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饮食调养 > 慢性胃炎病人该如何进行饮食保健
慢性胃炎病人该如何进行饮食保健
慢性胃炎病人该如何进行饮食保健
慢性胃炎是指由于各种不同的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病变。常见临床表现有食欲不振、嗳气、饭后上腹部胀满不适或隐痛、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有的病人还会出现贫血、清瘦、无力、体重减轻等。有些病人总把希望寄托于某些“特效药”上,而忽视了平日的饮食保健,其实后者有时更重要。
慢性胃炎病人饮食保健的原则
1、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根据病情及食欲情况,一日三餐,也可采用4—5餐。每餐量不宜多。少量多餐可中和胃酸,减少胃酸对病变的刺激,又可供给营养,有利于炎症的修复和愈合。做到定时进餐,吃容易消化的流食或软食,避免吃坚硬、生冷、粗糙、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黄豆芽、竹笋、海带、老菜帮等。定时定量进餐,这样可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2、常吃护胃食物:杂粮混合吃,粗杂粮如小米、玉米、小豆、标准粉、标准米等,这些粗杂粮比精米、精面所含营养成分更全面,如牛奶、豆浆、鸡蛋、小米红枣粥、大米山药粥、扁豆粳米粥、软米饭、薄面片、细面条、豆腐、嫩菜叶等,上述食物均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日常饮食可经常调剂食用。
3、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家禽、乳类、鱼虾、肉类、豆制品、绿叶蔬菜及水果,以增加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这样既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又有利于胃黏膜病变的修复。
4、细嚼慢咽:细嚼慢咽能充分发挥牙齿的机械作用和唾液分解淀粉、滑润食团的作用,从而减轻胃的负担。反之,狼吞虎咽,大块硬块及粗糙纤维的食物入胃,不仅直接增加胃的负担,而且还能刺激病灶处,导致胃病复发,增加病人病苦。
5、切忌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不仅增加胃部负担,而且容易引起急性胃扩张,急性胰腺炎,如原有溃疡病,甚至可导致胃出血或胃穿孔。因此,千万不要暴饮暴食。每餐以八成饱为宜。
6、避免吃过冷、过热、过甜、过咸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不仅不易消化与吸收,而且会促进胃酸分泌增多,并直接刺激炎性病灶;过热的食物可使胃黏膜血管扩张,容易诱发出血或病变处糜烂;过甜食物也容易使胃酸分泌增多,使病情加重;过咸食物也可损伤胃黏膜,不利于胃炎病人的康复。
7、注意营养平衡:日常食谱除忌食的之外,宜宽不宜窄,食物的种类尽可能吃得杂些,荤素搭配,稀稠结合,不要偏食,以保证各种营养素摄入,满足机体需要。主食方面应细粮、杂粮混合吃,粗杂粮如小米、玉米、小豆、标准粉、标准米等,这些粗杂粮比精米、精面所含营养成分更全面在日常生活中可适当多吃些。另外,粗杂粮含食物纤维多,具有清理肠胃、通便排毒的功用。
8、科学烹调:烹调食物时,可将食物切碎、切细、烹烂。可选用煮、蒸、烩、炖、汆、焖等烹调方法,不宜用油煎、炸、爆炒、醋溜、凉拌等方法加工食物。
9、对症调理饮食:如病人胃酸过少,可经常吃些酸味食物,如酸牛奶、醋烹菜肴、酸汤面条,以及酸味水果例如山楂、草莓、苹果、桔子、猕猴桃等,以刺激胃液分泌,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如病人胃酸过多,则应忌食容易产酸的食物,如蔗糖、甜糕点、红薯,以及促进胃液分泌增多的浓茶、浓咖啡、浓肉汤、酒类等。为中和胃酸可常吃一些碱性食物如苏打饼干、烤馒头干、煮粥时放些碱等措施。如病人伴有贫血、应多吃含铁质丰富的动物肝、肾、瘦肉、动物血、黑木耳,芝麻酱、大枣、黑豆等。
10、忌烟戒酒、少食盐渍、烟熏及不新鲜食物。
11、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阿斯匹林、保太松、消炎痛、强的松等。
温馨提示:各位慢性胃炎患者要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紧张、焦虑、忧郁,特别是进食时勿生气等,这对稳定病情,促进康复均有一定的益处。我给大家几个食疗方子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配方:黄花菜干品20克,黑木耳干品10克,猪瘦肉60克。
制法:黑木耳用水浸泡洗净,黄花菜稍浸泡,滤干。猪瘦肉切薄片拍松,加细盐、黄酒拌匀。植物油2匙,用中火烧热油,倒人肉片稍炒断生,再倒入木耳、黄花菜同炒,加细盐、黄酒适量,炒出香味后,加淡肉汤或清汤半小碗,炯烧8分钟,撤上香葱,拌炒几下即可。
功效:柔肝调中,补益脾胃。
用法:佐餐食用。
配方:牛奶克,山药30克,面粉30克。
制法:将山药去皮,洗净,切成丁状,用水适量,伊文火炖煮,至汤浓后再加牛奶,调入面粉糊搅拌,煮博沸即成。
功效:补脾益胃。
用法:每日1次,空腹为宜,1次服完。
配方:麦门冬30克,粳米克
制法:先用麦门冬煎汤,去渣取汁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加水适量煮粥,待粥快好时,加入麦门冬汁及适量冰糖,调匀稍煮即可。
功效:补中和胃,养阴除烦。
用法:作早晚餐食之,或可作点心食之。
配方:鸡肉90克,太子参30克,淮山药15克,生姜3片。
制法:将鸡肉去肥油,洗净切块,太子参、淮山药、生姜洗净。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炖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隔水炖1~2小时,调味即成。
功效:益气健脾养阴。
用法:饮汤食肉。
配方:猪瘦肉克,白芍12克,石斛12克,红枣4枚。
制法:瘦猪肉切块,白芍、石斛、红枣(去核)洗净。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煎沸后,文火煮1~2小时,调味即成。
功效:益胃养阴止痛。
用法:饮汤食肉。
配方:党参12克,黄芪20克,炒薏米60克,粳米60克。
制法:将党参、黄芪、粳米、薏米洗净,以冷水泡透。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文火煮粥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
用法:作早晚餐食用。
张正杰主治中医师,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师从国医大师李振华。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卫生厅主管的养生杂志《百岁养生》养生顾问。擅长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尤其擅长治疗脾胃病、胃肠病等。如顽固性口腔溃疡、唇炎、咽炎、食道炎、各种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肠炎、便秘、神经衰弱、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等疑难杂病,效果显著,深受患者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