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患病因素 > 慢性胃炎到胃癌只需4步,这一切的幕后黑手
慢性胃炎到胃癌只需4步,这一切的幕后黑手
在日常生活中,慢性胃炎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慢性病之一,虽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很高,但常常被人们忽视。
我国有1.2亿人患肠胃病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腹部不适和隐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中国肠胃病患者有1.2亿,中老年人占70%以上。全球胃病患者人数正在以每年17.43%的速度增长,预计到年,患者总人数将达到7亿之多。
我国每年新增40万胃癌患者,占世界胃癌发病人数的42%。我国慢性胃炎发病率为30%,是全世界当之无愧的“胃病大国”。
慢性胃炎至胃癌只需4步
从慢性胃炎到胃癌有4步演变过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慢性浅表性胃炎很普遍,也是可逆的。一般年轻患者以浅表性胃炎为主,年长患者则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主。
胃炎反复发生,胃黏膜反复受损又修复,会导致胃里长出了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出现了“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往往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如继续发展,就是胃癌早期。
经过前三步的逐渐发展、累积,慢慢地,慢性胃炎就会发展成胃癌。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因而经常导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幽门螺旋杆菌是元凶
临床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癌第一大元凶!在我国居民中间,大约每三个人中就有两个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最易在餐桌上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消化道的常见病,全球约有44亿感染者,平均感染率为62.8%,我国的感染人数高达7.68亿,成人感染率约为50%。
祛除病因是防治的关键
防治慢性胃炎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注意饮食 和他人一起吃饭时,最好使用公筷、公勺来夹菜、盛汤,尽量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以免餐馆的碗筷消毒不达标,造成传染。
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致使胃的抵抗力下降,导致幽门螺旋杆菌入侵。所以,平时不喝生冷水,少喝酒、咖啡,不要吃太烫的东西以及辛辣食物。
饮食要细嚼慢咽、按时定量、营养丰富,多吃含维生素A、B、C多的食物。
戒烟、忌酒 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对胃黏膜产生有害的刺激作用。过量饮酒或长期饮用烈性酒能使胃黏膜充血、水肿,慢性胃炎发病率会明显升高。
慎用伤胃药物 长期滥用此类药物会使胃黏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胃炎。
注意睡眠质量
国外研究发现,经常熬夜的人,其胃病发病率是一般人的3~4倍。
保持精神愉快 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胃部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反流而引发慢性胃炎。
定期检查
幽门螺旋杆菌高危人群应每2~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50岁以下的成年人,需每3年做一次胃镜;50岁以上者,每2年做一次。一旦确诊,医院就诊。
加强运动
健走是一种适合中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的运动疗法。健走时,人体内脏器官都处于颤动状态,加之配合有节奏的呼吸,可以使腹部肌肉有节奏前后收缩,横膈肌上下运动。这对胃肠来说,可以起到一种有益的按摩作用,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从而起到促进胃肠消化功能的效果。
推荐阅读
上了40岁,要注意保护好这些容易患癌的器官!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