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患病影响 > 急性胃炎中医治疗下
急性胃炎中医治疗下
欢迎观临健康小屋~
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急性胃炎的辨证要点是一辨寒热,二辨虚实。寒性收引凝滞,寒邪犯胃之胃痛,多急性起病,疼痛剧烈而拒按,喜暖恶寒,得温疼减,舌苔白,脉弦紧;脾胃虚寒之胃痛,多隐隐作痛,喜暖喜按,遇冷加剧,四肢不温,舌淡苔薄白,脉弱;而肝郁化热及湿热中阻之胃痛多为灼痛,痛势急迫、烧心感,口苦口渴,脘腹痞满,泄下急迫、肛门灼热,或舌苔黄腻,脉数或弦。胃痛且胀拒按属实,痛而不胀喜按属虚,食后痛甚多实,饥而痛增多虚,新病体壮者多实,久病体弱者多虚。
2.治疗要点
胃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而胃痛又多有气滞胀满之证,故治疗当以和胃通降,理气止痛为要点。古有“通则不痛”的止痛大法,但不能理解为单纯的通下法,应从广义去理解,如属于胃寒者散寒即所以通,属于食积者消食即所以通,属于气滞者理气即所以通,只有结合病机采用相应的治法,才能善用通法。
分证论治
1、寒邪客胃证
证候特点:胃脘部暴疼,恶寒喜暖,遇冷痛重,得温痛减,喜热饮食,脘闷呕吐,或大便泻泄,苔白或白腻,脉弦紧。
治法:散寒止痛。
方药:良附丸加味:
良姜,香附,陈皮,吴茱萸,藿香,紫苏。
痛甚者加木香、元胡,炒白芍、香橼以理气止痛。如兼见形寒、身热等风寒表证者可加香苏散或藿香正气丸,兼嗳气脘闷、呕吐厌食者为寒挟食滞,可加焦神曲、鸡内金、焦麦芽、枳壳、半夏以消食和胃导滞。
2、肝气犯胃证
证候特点: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大便不畅,每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
柴胡,白芍,川芎,醋香附,陈皮,枳壳,甘草,白芨,佛手。
若疼痛较甚者可加炒川楝子、延胡索、蒲黄,胸胁胀闷,嗳气频繁加降香、沉香、旋复花、郁金、绿萼梅以降气散郁,理气和胃,肝郁化热,恼怒口苦,灼痛泛酸者加山栀子、黄连、蒲公英、煅瓦楞子以清肝泄热,制酸护胃。胃酸多者加乌贼骨、煅瓦楞、煅牡蛎、五灵脂以制酸和胃。若兼呕血黑便,胃痛拒按,夜间痛甚者,为伴瘀血阻络,可加五灵脂、三七、蒲黄炭、藕节炭以活血止血。
3、饮食伤胃证
证候特点:胃痛,胃脘饱胀,厌食拒按,嗳腐酸臭,恶心呕吐,吐出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大便不爽,矢气酸臭,舌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保和丸加味:
焦山楂,焦神曲、炒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鸡内金,枳实。
若脘腹气多胀满者,可加槟榔、厚朴、砂仁以行气消滞。若胃痛急剧而拒按,伴见便秘舌苔黄燥者,为食积化热,可合用大黄甘草汤加黄连、白芍以清热通腑,缓急止痛。若因误食药物或毒物致胃痛急剧,恶心呕吐,腹泻稀水或脓血便甚至昏迷者,须急救,监护,并根据中毒物之不同,给予解毒药物静脉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