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患病影响 > 养错生治错病本来能活100岁,却每天
养错生治错病本来能活100岁,却每天
著名心血管专家、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曾说过:
人最正常的状态是70岁、80岁没有病,活到90岁也是很健康,没有病;人人都应该健康活到岁,这是正常生物规律。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也说过:
寿命的长短15%决定于遗传,但60%决定于自己。
肯定会有人觉得这是胡说,根本没有道理,现在的人,到了50、60岁没有什么病已经算是好的,而且少见的了,70岁、80岁没有病,活到90岁也是很健康,怎么可能呢?
其实,错的不是这个说法,而是我们现在经常在做一件件减寿、损寿的事!
本来能活岁
偏偏要做这些减寿的事!
吃错饭
该吃的不吃,不该吃的吃很多
要么不渴不喝、不饿不吃,要么顿顿吃撑、吃得又咸又辣,还有的早饭一口不吃,晚饭吃得又多又晚……这都是该吃的不吃,不该吃的吃很多!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生活有规律,才能达到阴阳平衡、养生祛病的良好状态。现在医学手段、生活水平都越来越高,但是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却越来越多,为什么?无数的专家学者都说出了真相:吃出来的。
很多人看看就过去了,觉得有道理,却一直不改变,等到不舒服变成大毛病,才想着治疗,晚了!
该吃的不吃:
如果不吃早餐,胃酸及胃内的各种消化酶会直接去“消化”胃黏膜层。长此以往,细胞分泌黏液的正常功能会被破坏,很容易造成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三餐不规律等习惯都会使胆囊缺乏定时有效的刺激,时间一长,也会造成胆汁滞留在胆内,形成胆囊结石。
不该吃的吃很多:
吃得过咸容易引发高血压,增加中风风险!过辣会刺激胆囊,尤其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人。辣椒素的刺激,还会使胃肠黏膜充血水肿,胃肠蠕动剧增,影响消化功能的恢复。
长期晚餐过饱,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造成胰岛素细胞提前衰竭,埋下糖尿病的祸根;会使体内脂肪过剩,血脂增高,可能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还可诱发失眠。
不吃就不吃,一吃起来就吃太饱,会打乱胃肠消化的生物钟,引起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睡错觉
紊乱生物钟、内分泌、免疫系统
生物钟乱了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紊乱了,就在人体的整个内环境乱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免疫力降低、体内激素紊乱诱发的疾病,外来病原体的入侵……人体大楼的摇摇欲坠!
研究发现,每晚睡眠不足6~7小时导致死亡率的增加比例与吸烟相当。另外,缺乏深度睡眠和昼夜节律紊乱还会加快肿瘤的生长速度。
而如果连续多天睡眠不足,首先会影响大脑的思维和判断力,还会降低胃部血液流量,削减胃的自保能力,大大增加患胃溃疡机会,并会刺激胃癌基因生长。
动错身
要么不动如山、要么走断大腿骨
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赵之心说,
运动绝不是药,运动对身体影响的全面性是所有药物不能代替的。
运动不是药,但却胜过任何药!如果把运动比喻成一种能够防病、治病的食物,那么这种食物不能一直不吃,更不能一吃就吃很多!但现在这两种极端的情况又是太常见了。
不动如山全身老:
说的就是久坐。长期坐着不动,下肢可能形成深静脉血栓,运动时血栓脱落,可能会造成肺梗塞,严重可能导致猝死;
颈椎紧张压迫神经和血管,使眼睛干涩红肿,还会让颈椎间的平衡失调,颈椎僵硬变直,引发颈椎病等;还会增加大肠癌、前列腺癌、宫颈癌的风险!
世界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一篇文章称,每10个早发死亡中,就有1人死于运动量不足。中国的冠心病、卒中、高血压、肿瘤和Ⅱ型糖尿病五大慢病,有12%~19%的因素是运动不足!
走出滑膜炎、走断大腿骨:
这是第二个极端。走路被世界卫生组织成为最好的运动,但这个好不是越多越好。
每天一万五,走出滑膜炎
杭州的刘先生想通过暴走减肥,每天走的步数都在以上结果不到一星期,就患上了膝关节滑膜炎!医生说,刘先生这是属于过度运动,伤害了身体。
日行两万步,膝关节积液
50多岁的张阿姨很喜欢锻炼身体,基本上每天两万步打底。没想到却伤了膝盖,原本应该起到润滑关节作用的关节腔液越来越多,这才形成了积液。
日行三万步,走断大腿骨
一位60多岁的病人每天暴走15公里,接近3万步。走了半个月后一站起来就觉得右边大腿根疼,后来越来越疼,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原来是大腿的骨头断了……
养错生
最简单的养生方法不用
都说年轻不养生,老了养医生。这养生的方法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一边抽着烟、喝着酒、嚼着槟榔、熬着夜,一边吃着补药、排毒药、养生粉、磁化水,还拔罐、刮痧……
但如果这个人不把抽烟、喝酒、嚼槟榔、熬夜的习惯改了,后面那些养生方法再神奇、再有效,都无济于事,这就是相当于一边在往水里倒脏水,另一边在过滤脏水,源头的问题不解决,什么养生方法都没用。
而且,不管是补药、刮痧、针灸还是拔罐,都是讲辩证、分体质、循经络的,不是一个完全不懂的人上来随便拿一个就能用的。没有一个专业的人指导,养生不成反倒养病!
治错病
过度治疗身体遭殃、错过治疗威胁生命
现在很多人看病治病都在两个极端中,要么有病不想治,一直拖着,让它自愈,结果小病拖成了大病。要么想彻底治好,有一点儿不舒服也不接受,慢慢发展成心理疾病。
年香港男士健康学会一项调查显示,中年男士逾70%患有一种或多种疾病,但近80%出现病症后不会立即求医,会等到“受不了”才去就医,有18%确诊时已要即时做手术,少数人更加达晚期或情况严重。
还有些人,有点儿小毛病,就是想彻底治好、治愈,觉得有点儿毛病就是不好的事、不正常的事,有点儿不舒服就要去看病、吃药挂水,结果翻来覆去的,过度治疗伤害了身体不说,还慢慢变得焦虑,发展成心理的疾病。有些人还会出现疑病症,就是总是怀疑自己身体哪里有问题。
不管是上面哪种状态,都不好。在治疗和控制疾病的过程中,医疗手段和自身干预都是重要的部分,缺少了哪一个部分不行、想单纯依靠哪一种也不行。
吃错饭、睡错觉、动错身、养错生、治错病!
这一件件事,都在给我们原本能活到的岁减寿。
看完这篇文章,回想一下自己现在的吃饭、睡觉、运动、养生和治病方法,别让那些错,一错再错!
推荐精彩内容
血栓99%无征兆:找到四个点就知血管堵没堵!50岁后都测测~点此查看
茶中“阿司匹林”,每天12克,降脂护血管,能用一辈子~点此查看
各年龄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对照表,太全了,人手一份!点此查看
本文由“健康长寿之家(ID:jkcszj-)”编校发布,欢迎分享,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需合作请后台留言。本文建议配方、方法为基本方,具体请遵医嘱。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长寿健康秘籍↓↓
轻轻一点,健康生活由您掌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