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患病影响 > 嚼碎了喂孩子吃东西真的不好,即使撕破脸也
嚼碎了喂孩子吃东西真的不好,即使撕破脸也
4~6月时是婴儿味觉发育敏感的时期,他们会在这段时间开始表达对各种食物的兴趣,是添加辅食的最好时机。
但婴儿一开始往往不能适应汤勺喂养,会拒绝使用,有时为了方便,家长会在餐桌上把食物直接咀嚼后喂食给婴儿,甚至会嘴对嘴喂给孩子。尤其爷爷奶奶们会更喜欢这样喂食,顺便亲亲孩子的脸蛋,一家人其乐融融。
但是这样做对孩子真的不好,丁妈知道有不少妈妈大概知道这样不好,可是苦于没有强硬的理由来说服老人,又不想搞得关系紧张(婆媳关系在宝宝出生后会遭遇更多挑战~),所以今天丁妈就来说道说道,这样做不好在哪里。
有需要的妈妈,可以直接说给老人听,咱以理服人,相信大多数明白事理的老人是会听进去的。
妨碍了孩子咀嚼功能的锻炼婴儿的牙龈、牙床在粗糙食物的刺激下逐渐发育。进食辅食后婴儿会试着着用牙龈去咀嚼食物,逐步学习。
咀嚼功能的发育有利于颌骨发育和乳牙萌出。同时训练孩子自己进食可以锻炼手部精细运动,促进脑部发育,培养正确的进餐习惯。
如果让婴儿习惯接受大人咀嚼过的食物,口腔内得不到足够强度的刺激,可能出现乳牙萌出延迟的问题。
所以尽管婴儿刚开始接受断乳食品时,喂食起来很辛苦,也要从一开始用餐具喂养,不要直接口对口喂食。
口对口喂食可以传播疾病由于成人的口腔内往往会存在某些致病菌。而婴儿的口腔黏膜稚嫩并且防御功能较低,易被食物损伤。如果吃进去大人嚼碎的食物,病原体会通过唾液入侵儿童体内传播疾病。
如果每天都嚼碎喂食甚至口对口喂食,传播疾病的可能性会更大。这些疾病包括:
1.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一种叫做幽门螺杆菌(HP)的细菌感染所致。这种细菌可以长期生活在病人的胃液中,逐渐侵蚀胃粘膜,会出现泛酸、嗳气、腹痛等症状,严重的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胃溃疡、胃穿孔甚至癌变。
由于该疾病进展缓慢,成人带菌者初期症状不明显,认知程度较低。
此病可以通过唾液传播,在家庭中如果有胃病的病人或者家长不知道自己为感染者,经口喂养可以明显增加孩子感染的几率。
2.龋齿
口腔变型链球菌为常见导致龋齿的致病菌,会定植在龋齿病人的口腔内。成人如果口腔内存在龋齿,经过咀嚼,由唾液可以直接传播给孩子,危害宝宝的乳牙。
一般情况下,成人的龋齿如果症状轻微,家长也不会特意去检查,所以不要经口喂养是防止传播的最好方式。
3.梅毒
在国外儿童梅毒往往是与性侵犯相关,但在我国特殊的喂养习惯导致儿童经口感染梅毒的病例报道并非罕见。
梅毒患者在活动期由于病原体繁殖,在口腔黏膜造成损害时唾液中含有大量传染性强的梅毒螺旋体。经口喂养时可以传播给孩子,造成孩子梅毒感染。孩子可以表现为口腔内黏膜损伤、全身皮疹等不典型反应。
在年统计的14例非性侵犯传播的儿童梅毒中有7例为祖父母感染梅毒并经口咀嚼喂食:患儿年龄在1岁半以下3例,3~6岁7例,7~11岁4例。
由于梅毒在我国流行趋势增加,而多数患者治疗不及时,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疾病可以经口传播,往往会危害到孩子的身体。
4.呼吸道疾病
包括肺炎、支气管炎,成人口腔内可能定植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
此两类细菌为儿童肺炎好发细菌,毒力较大,致病力强,由于成人免疫功能较完善,并不导致疾病,但儿童由于免疫系统仍处于发育阶段,接触此类细菌可能会引起呼吸道感染,严重的可能导致肺炎。
5.Eb病毒
Eb病毒是多种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的病因之一,还可以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urkitt淋巴瘤等疾病。
该病毒可以通过唾液传播,成年带菌者可无症状,如果经口喂食可增加传染给孩子的风险。
儿童首次感染Eb病毒可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出现高热、肝脾肿大等症状,免疫缺陷患儿可能出现致死性的后果。部分儿童首次感染Eb病毒无临床症状,但机体不能完全清除此病毒,会残留在体内危害健康。
那食物太大块怎么办?像长长的青菜,孩子太小,咀嚼功能还不够完善时,是很容易卡到孩子的。
如果食物太大,孩子吃起来不方便咬、咬不断,可以买把辅食剪把食物剪碎;或者在烹调之前,就把给孩子吃的食物切得小块些。
总之,家长或者长辈给孩子喂饭时,应该摒弃口对口喂食这种不科学的喂养方式。如果你们家老人反复说了也不听,丁妈觉得这事儿就要拿出终极绝招去解决了——请爸爸出马去说服。毕竟关乎孩子的健康,这个事儿不能妥协。
责任编辑:海棠
图片来源:Shuttrstock.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北京中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