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患病影响 > 霜降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降霜叶红于二月花



来源:“中国网”(CIIC_China)

▼霜降(10月23日)霜降,秋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它的来临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

霜降

太阳黄经°,九月中

气肃而凝,露结为霜。枯木挂柿,飞鸟来啄。榴熟子落,有鼠为仓。稻梗凝白,寒窗冷霜。万户晒柿,甘蔗刮霜。野栗坼裂,鸿雁啼慌。百花茶茗,新月岁歌,万物冬藏。

霜降三候

一候,豺祭兽丨豺狼的豺俗名“豺狗”,霜降日杀兽陈列,古人说是“祭秋金”,也是别秋的一种仪式。

二候,草木黄落丨木叶飘零,飒飒风干,冬天即将来临。

三候,蛰虫咸俯丨是皆,俯首帖耳的“俯”是低头,是卧而不食,就是冬眠。

|霜降·诗词|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岁晚唐·白居易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赋得九月尽(秋字)唐·元稹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霜月宋·陆游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惊鸦时绕树,吠犬远随人。出仕谗销骨,归耕病满身。世间输坏衲,切莫劝冠巾。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宋·苏轼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八声甘州宋·柳永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霜降习俗

吃柿、赏菊

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

柿子一般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我国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此时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很高。

吃鸭子

在闽南、台湾地区,霜降这天要食补。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都会卖得非常火爆。

吃牛肉

广西玉林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牛腩煲,祈求冬天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送芋鬼

小孩以瓦片垒梵塔,在塔里放柴点燃,待瓦片烧红,毁塔以煨芋,叫“打芋煲”,随后将瓦片丢至村外,称作“送芋鬼”,以辟除不祥。

登高

霜降时节登高远眺,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还可舒缓心情。

霜降养生

一防秋燥:霜降时节秋燥明显,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蜜水,既可以补水,又是饮食良方,同时还可防止因秋燥引起的便秘。此时,多食甘寒汁多的食物,如梨、柚子、甘蔗、香蕉、柑橘等各类水果,蔬菜可多食胡萝卜、冬瓜、银耳、莲藕及各种豆类制品等。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

二防秋郁: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落叶落果,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

三防秋寒:霜降节气,气温骤降,老人易患“老寒腿”,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这时不再适合“秋冻”,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

-END-

深秋已至,冬天也不远了

感谢您把每天珍贵的几分钟留给一本书、几段话。

喜欢就请转发评论,好看就请点赞支持!

向你推荐

卢璐:讲真,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滴!

俞敏洪:孩子的天性与父母的规矩

俞敏洪: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答案让你意外!

亲,别再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了

翟瑞婷:最伟大的教育,是妈妈有一颗淡定的心

窦桂梅:不阅读的孩子,是潜在的差生

杨澜:最有效的教育就是让孩子看到父母如何做人

卢璐:是时候谈谈中国孩子的教养危机

汪中求:给女儿待人接物的36条建议(特别建议同学们阅读)

刘继荣:自己的生活如此苟且,孩子怎么会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广告:震撼!一个学霸的心里话:我是如何从差生逆袭进班级前10名的!

广告:让优雅得体成为一种习惯(女性需看)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最好
白癜风初期症状和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zbgi.com/hbyx/5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