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患病影响 > 经鼻内镜下颅底解剖的应用与体会
经鼻内镜下颅底解剖的应用与体会
北京市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经鼻内镜下颅底解剖的应用与体会
作者:吴静
指导:医院神经外科临床解剖实验室
鼻内镜下行解剖操作,一是可以加深对解剖知识的理解消化;避免损伤嗅区、视神经、颈内动脉、海绵窦内神经等重要结构;同时可进行重要解剖标志的定位,避免内镜操作导致的方向感迷失;二是通过增加解剖操作练习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感知操作器械的深浅,感知重要解剖结构的远近大小。
在医院(医院)解剖班学习期间,在各位指导老师的精心培训下,经过魔鬼的理论基础授课和内镜下尸头实际解剖操作训练,现分享一些知识点,如有不足,望批评指正。由于水平有限,部分解剖结构显示不清,图像质量不佳,在刘洁老师指导下,采用绘图表示,望见谅。
01鼻腔解剖鼻腔矢状位。
鼻腔窦的冠状位。
蝶窦开口是进入蝶窦前的关键定位keypoint,类似于翼点入路中MacCarty孔。约2/3的病人的蝶窦开口直接暴露在术野内,容易辨认定位。部分病人上鼻甲肥厚导致蝶窦开口狭窄,部分病人因骨结构增生导致蝶窦开口封闭。蝶窦开口形态、位置、大小变异较大,导致辨认有一定难度。
如术中分辨蝶窦开口,可尝试以下方法:1、在下鼻道向后前进,找到后鼻孔,沿着后鼻孔上缘向上1.5-2cm,通常可以找到蝶窦开口;2、也可在中鼻甲下缘的尾端根部,即为蝶窦前壁,从此处可进入蝶窦腔内,或向上1cm寻找,亦可找到蝶窦开口。
蝶窦开口。
蝶窦开口位置。
钩突筛泡半月裂的定位,是行视神经管减压(messerklinger术式)的解剖定位标志。
于中鼻甲外侧切除钩突暴露筛泡,切除筛泡暴露中鼻甲基板;中鼻甲基板为前后组筛窦的分隔。切除中鼻甲基板,清除前后筛气房。充分暴露眶内壁、蝶窦前壁,切开蝶筛隔,扩大并进入蝶窦;判断视神经管的位置,磨除视神经管内侧壁骨质,切记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术区,高速磨转的热度,会导致视神经的热损伤。本人因为不小心碰了磨转头,还隔着手套,都被烫伤。最后切开视神经鞘膜及总腱环,内镜要抵近观察,切开视神经鞘时在内上方操作,避免损伤下方的眼动脉。
钩突筛泡(邓鹏同学供图)。
中鼻甲基板为前后组筛窦的分隔,鼻腔窦轴位示意图。
切记要用生理盐水冲洗正在磨除的视神经管,被磨钻烫伤的大拇指。
在清除前后筛气房时,动作仔细轻柔;一是可能把筛前筛后动脉损伤或剥离,导致辨认定位困难;二是部分病人前颅底骨质菲薄,清除筛气房的操作有穿孔进入前颅底的风险。
眼动脉位于视神经下方,切开视神经鞘尽量在内上方;切线如蓝色虚线所示。
02经鼻内镜手术,最常见的是垂体瘤切除术。垂体位于中颅窝底的蝶鞍的垂体窝内,分前后叶。对于垂体组织胚胎学的了解,会加深对垂体手术的理解。
垂体前叶:由Rathke囊发育而来,外胚层原始口腔顶部向上突起的Rathke囊,下端发育成咽鼓管,当颅骨逐渐闭合后,咽鼓管就与口腔顶部分隔开来。而Rathke囊的前壁就发育成垂体前叶的,Rathke囊的后壁就发育成中间叶。
垂体后叶:三脑室底部间脑向下发展的漏斗小泡发育而来,形成垂体后叶、垂体柄和正中隆起。
垂体前后叶解剖图。
下丘脑核团与垂体前后叶。
垂体上动脉供应垂体柄及视交叉。
脑膜垂体干动脉可发出三支:垂体下动脉inferiorhypophysealartery、脑膜背侧动脉dorsalmeningealartery、小脑幕动脉tentorialartery。垂体下动脉向内侧走形,供应垂体腺后叶和垂体囊。
脑膜垂体干动脉及其分支示意图。
垂体有完整的垂体囊,紧紧包裹垂体。
内层膜为脑膜层,在海绵窦内侧形成海绵窦内侧壁,在鞍隔侧,翻过鞍隔孔向外侧走形,形成鞍隔外侧硬膜,与鞍结节、外环硬膜相连续。
鞍底垂体最外层膜为骨膜,为较厚的硬膜,向外侧走行,和ICA的外层硬膜相连续。
前颅底下面观:OCR-optocarotidrecess;OCR深部为视柱,分隔视神经管与眶上裂。
内镜下前交通复合体,黄色圆圈所示为终板位置,已被破坏,通过终板可进入三脑室底。部分病例经鼻内镜下切除颅咽管瘤或巨大垂体瘤,需要熟悉此解剖关系。
海绵窦外侧壁的神经排列顺序。
海绵窦冠状位解剖示意图。
海绵窦及中颅窝侧面观示意图。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V1眼神经分支从眶上裂出颅。
V2上颌神经从圆孔出颅。
V3下颌支从卵圆孔出颅。
翼管前后走形,指向颈内动脉破裂孔段,注意磨除骨质的时候需要辨别,避免损伤颈内动脉。
外展神经起自四脑室底部面丘下方的外展神经核,于脑桥延髓沟中部出脑,向前上、外行走,在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内侧行于桥前池,穿斜坡硬膜岩下窦之后,经岩蝶韧带(Gruber)、岩尖和鞍背三者之间的Dorello管入海绵窦,位于颈内动脉的外侧,眼神经(V1)的内侧(与之平行行走),于颈内动脉外下方穿出海绵窦进入眶上裂内侧,经总腱环内入眶,支配外直肌。
外展神经矢状位走形。
外展神经轴位走形。
吴静,神经外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师承谭源福教授。医院神经外科工作至今,在魏风及刘海峰主任的指导下,擅长脑外伤微创治疗及脑出血的内镜下治疗,善于利用神经导航、立体定向进行脑肿瘤的治疗,对颅底肿瘤、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有深刻的见解。
经鼻内镜下鼻腔、前颅底、斜坡区应用解剖
Messerklinger技术在经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手术中的应用
版权声明
神外世界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神外世界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戳“阅读原文”,下载APP,观千部手术视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