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患病影响 > 美国癌症报告普查肠镜,远离癌症
美国癌症报告普查肠镜,远离癌症
医生
医生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治疗疾病,同时可以利用职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向更多人传播正确、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这是医生,甚至是医疗机构应该肩负起的社会责任。
中国和美国都是人口大国,而美国在疾病特别是癌症预防方面走在全世界的前列,其很多政策和推广效果对于我国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经验,甚至有很多值得老百姓借鉴的地方。
比如说,美国推荐5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定期检查肠镜,这一政策坚持了十几年,效果如何呢?让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推行结肠镜筛查成效明显
早在年前,美国人就意识到结直肠癌就已经成为人群罹患的主要癌症之一。根据90年代美国癌症统计报告,男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为1‰,女性为0.6‰。因此而死亡的病例,更是位居癌症相关死亡率的前三名。
进一步的统计发现,年纪越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风险越大。因此,美国政府坚决采取措施,其中最主要的一项便是对50岁以上的公民提出“每年普查结肠镜”的建议。那时,美国相应人群的结肠镜普查覆盖率只有21%。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美国50岁以上的人群接受结肠镜普查的概率已经达到65%左右。再来看看年的美国癌症统计报告,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在下降,到现在,为男性0.6‰和女性0.27‰。
也就是说,在美国,今年将有数十万的爱人、亲人、朋友本来将面临结直肠肿瘤的打击,甚至死亡的考验,但获益于结直肠镜筛查而免除厄运。
结肠镜筛查如何预防结肠癌
都说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前奏”,实际上确实如此。
目前已明确至少80%-95%的大肠癌都是从肠息肉一步步“进化”过来的: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一般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5年不等(当然存在少数进展较快的病例)。
大肠息肉说的就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面的“肉疙瘩”。
如果我们肠道内长了息肉,自身是没有感觉的,很难主观上有所察觉。息肉也有好又坏,有的息肉相对安全,而有的却不会自行消退,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
这时候,结肠镜就展示除了它的巨大作用,没有感觉的结肠息肉在结肠镜下无处遁形,可即时内镜下切除。这种操作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能够有效的切断息肉癌变之路。
国内的情况如何?
根据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但50岁以上人群接收肠镜检查的比例只有不足15%。
这么看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的要走!快快行动起来,动员身边50岁以上的老人将肠镜检查项目纳入体检的清单,远离癌症,珍惜健康!
可是一提到做肠镜,很多人就想象到一根又粗又长的管子从肛门伸进肠子里乱捣的情形,不禁对它望而生畏;部分人甚至听到“肠镜”二字就连连摆手,坚决不做。
然而在今天肠镜已经成了肠道疾病最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加之结直肠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很多时候医生都会劝你做个肠镜看看。那么肠镜到底是怎么做的呢?做肠镜真的那么可怕吗?
肠镜长什么样
病人侧卧位,肠镜由肛门进入大肠
简单来说,肠镜就是一根细长灵活的软管,头端装有灯光、摄像头以及钳子,另外还有冲水和充气装置。它从肛门进入大肠,并一直到达小肠的末端;冲水口可随时出水冲洗肠道,充气可使原本像气球一样瘪起来的肠道撑开,以便医生更好地观察;头端的灯光和摄像头将在肠道内的影像传到电脑上,使操作医生可看到肠道内的情况;如果发现肠道内长了异常的东西或是肠道本身出现异常,还可利用钳子钳取这些异常部分,送病理检查。
肠镜上装有冲水口可清洁肠道
还可通过充气口充气撑开肠道
做肠镜痛苦吗
如今随着插镜技术的提高,插镜痛苦已明显减少;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胀痛或牵拉感觉,此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积极配合,就能更顺利完成。即使是在钳取肠道里的异物如息肉时,因为息肉上没有神经分布,钳取时也不会感到疼痛。绝大部分人都可在不用镇痛药的情况下耐受肠镜操作,但如果还是“心惶惶”,也可选择麻醉下的无痛肠镜,睡一觉起来就完事。做完肠镜后如果出现腹痛、腹胀等,可轻轻揉一下腹部或是稍为走动一下,均有助于缓解,倘若腹痛腹胀等症状持续很久或是出现便血等,就要及时来找医生了。
医生通过摄像头传回的图像发现肠道内病变
利用钳子钳取病变组织
钳取的组织送到病理医生处检查
什么样的人应该做肠镜
一般来说,如果是出现了便血、长期腹泻或是其他检查或症状提示可能有结肠肿瘤或息肉的病人,医生一般都会建议做一个肠镜来帮助诊断及排查肿瘤;倘或没有上述症状且一直身体健康,鉴于90%的结直肠肿瘤是在50岁以后发病的,建议50岁就可进行第一次肠镜检查;如果此次肠镜检查没有问题,就可以以后每5~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当然若是期间出现了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等,就要尽快就诊排查了。
肠镜是一根装有灯光和摄像头的软管
总的来说,肠镜听起来、看上去似乎挺可怕,实际上如今的肠镜为了提高人们的使用体验,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一般人几乎都可耐受,甚至还可选择麻醉下的无痛肠镜;从前给人们带来很大痛苦的金属硬管肠镜基本上已废弃。肠镜对于早期发现、诊断结直肠肿瘤的意义巨大,所以建议有症状或到了一定年龄的朋友们都应该去做一下,切莫因害怕肠镜而错过发现早期病变的时机。
医院医院重点建设科室,开设普通门诊、专家门诊、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科室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长期坐诊副高以上职称专家5名,主治医师2名,主管护师2名。
消化内科常规开展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包括胃食管反流病、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症、炎症性肠病、急慢性胆囊炎、急慢性胰腺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等疾病。
消化医院六楼,环境优雅、温馨、舒适。科室拥有先进的日本奥林巴斯内镜主机系统,规范的内镜消毒及清洗系统。常规开展幽门螺旋杆菌(HP)检查,HP培养及药敏检查,常规胃肠镜检查,无痛胃肠镜检查,胃肠道早癌筛选和精查,以及胃肠道异物取出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各种止血治疗、消化道息肉的切除治疗等。
Olympus内镜系统
优势技术
内镜精细检查
更高的技术要求,普通胃肠镜检查无法完成
染色内镜:小病灶的检出率比正常方法提高2~3倍。
内镜窄波成像术:电子染色内镜提高病灶检出率。
放大内镜:可放大60~倍,接近实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对检查医生的更高要求,须由专业医生完成
更专业的内镜检查技术;
对可疑病灶的高识别力;
对下一步检查及处理的丰富临床经验。
内镜清洗工作站
专家团队
莫剑忠
上海交通大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内科消化病的诊治,尤其擅长胃肠动力性疾病、胃肠道疾病和消化道内镜的诊断。
周四上午
张哲永
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
副主任医师
对消化系统少见病、罕见病如胃肠淋巴瘤、间质瘤、异位胰腺、囊腺病等的诊断积累了一定经验,尤其擅长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包括内镜下胃肠疾病诊断、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内镜下止血技术等。
星期日上午专家门诊、星期一上午、星期三肠胃镜中心
欧平安
医院
副主任医师
熟练掌握消化道内窥镜的诊疗技术,尤其擅长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如胃肠道癌前病变的诊断,炎症性肠病诊断,对消化道狭窄的扩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套扎治疗、溃疡等急性活动性出血病变,内镜行粘膜下注射止血治疗、取异物、息肉摘除治疗等。
周二、周五上午
盛珏
医院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窦炎、反流性食管炎、幽门螺杆菌、慢性肝病等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尤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早期胃肠肿瘤、恶变病例等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诊疗技巧对内窥镜检查(胃肠镜)的操作熟练、细致,内窥镜下诊断精确,对无痛胃肠镜的检查具较深刻的体会。
周四全天、周六全天
叶子龙
医院
副主任医师
消化系统疑难病例的诊治,特别是溃疡病、反流性食管炎、结肠病等疾病的诊治。
周一
陈宗永
上海交通大医院卢湾分院
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胃镜、全结肠镜检查和内镜下各种治疗。尤以无痛性胃、肠镜为特色。主治溃疡病、消化道息肉、幽门螺旋菌阳性等疾病。
周三上午
陈庆国
医院消化内科行政主任
诊治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胃食管反流病、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症、炎症性肠病、急慢性胆囊炎、急慢性胰腺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等疾病。以及常规胃肠镜检查、消化道息肉的内镜下治疗等。
周一、周二、周三、周五全天
参考文献
[1]RobertT.Greenlee,et.al.CancerStatistics,.[J]CACancerJClin;50:7-33
[2]RebeccaL.Siegeletal.CancerStatistics,.[J]CACancerJClin;67:7–30
[3]WanqingChenetal.CancerStatisticsinChina,.[J]CACancerJClin;66:–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阅读原文
多年白癜风能治好吗北京专业治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