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患病因素 > 常见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常见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胃病”,是一般人对胃部疾病的笼统称呼。最常见的疾病有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等等。

慢性胃炎还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等。

慢性胃炎病程长、症状轻、容易复发,发病率高,通常所说的胃病多指这一类。

胃病最常见的症状

胃病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疼痛、饱胀、食欲不良、吐酸、嘈杂等。

如果频繁或周期性地出现上述症状,先不要随便自己到药店买药服用。医院就诊,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如纤维胃镜、钡餐造影、肝功化验、大便常规等。待确认了胃病的种类、程度,是否还有其他病之后,再进行治疗,这是特别重要的。

胃病发生的原因

胃病发生的原因相当复杂,多由于情志不畅,精神紧张,饮食不当,无视饥饱,过冷过热,食无定时,食物质量等因素所致。

浓茶、白酒、咖啡、酸辣等刺激性饮食也易引起胃病的发生。

胃病还有遗传性,胃病患者的子女相对容易患病。

对于胃病的治疗,中西医不大一样。

治胃病的西药有上百种之多,可分为解痉止痛药、抗酸药、胃酸分泌抑制剂、胃粘膜保护剂、助消化药、促胃肠动力药、及抗幽门螺杆菌药等几大类。

西医治疗大多因病选药,按病施治,缓解症状容易,治本除根较难。

中医治疗则是整体考虑,因人制宜,辨证论治,注重病因,补虚扶正,治病求本。

中医认为,“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化生精气”,故脾胃合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说明脾胃功能状态对人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在治疗胃病的过程中,十分强调保护胃气,调理脾胃,总结出了“脾旺则四季不受邪”,“保住一分胃气,留得一分生机”,“有胃气则生”等重要治病经验。

中医诊治胃病首先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再参考西医检查结果,综合辨证,分型施治。

下面就是一些常见的证型及其治疗。

一、饮食停滞型

症状:胃脘胀满疼痛,暖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大便不爽或秘结,便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发病多与饮食不节有关。

调护:痛剧呕吐频繁者应暂禁食,症状缓解后给予全流或半流质饮食,如健脾饮、萝卜酸梅汤或者面汤、米汤,餐后辅以麦芽、山楂、陈皮煎水代茶饮,以达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之功效。

平时忌暴饮暴食,应定时定量,素体虚弱者不可饮食过饱,以免更伤胃气。

二、脾胃虚弱型

症状:胃痛隐隐,绵绵不已,泛吐清水,喜暖喜按,舌淡苔白,脉虚弱。

调护:宜给予温中健脾的食品,如陈皮姜片茶、祀子牛肉汤、良姜牛肉汤等以散寒止痛,但出血者不可用。

平时多食温补之品,以振奋脾阳,如姜橘椒鱼汤,胡椒排骨汤;阳虚兼有胃酸分泌不足者,可用葱姜浓肉汁汤,葱花鸡蛋汤等,以刺激胃酸分泌,帮助消化。

平时应注意少食多餐,禁食苦寒之品,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加重脾胃虚寒。

三、寒邪客胃型

症状: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暖,得温痛减,口不渴,喜热饮,苔白,脉弦紧。

调护:宜给予热饮,如生姜红糖茶、羊肉汤、良姜牛肉汤等有温中散寒止痛,健脾暖胃作用的食物,忌食生冷瓜果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加重病情。

四、肝气犯胃型

症状:胃脘胀痛,攻撑作痛,脱痛连胁,暖气频繁,大便不畅,情态抑郁则加重,舌苔薄,脉弦。

调护:宜予清淡兼有理气和胃功效的食物,如茴香汤、青陈皮粉、香椽合欢茶等以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行气止痛。

忌食土豆、红薯、山芋等粘滞阻塞气机之品,同时做好情志护理,以疏肝调畅气机,促进病情康复。

五、肝胃郁热型

症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燥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调护: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如黄瓜汤、绿豆蛋清汤,也可多食用新鲜水果。

清热和胃可菊花泡水代茶饮,或用鲜桅子煎水服。若胃热较甚频繁呕吐者,可用黄连泡水代茶饮。

忌食油腻煎炸之品,严禁辛辣食品以免引动肝炎,诱发消化道出血。痛势急迫,呕吐频繁者应暂禁食。

六、淤血停滞型

症状:胃脘痛病久屡发,疼痛持续,痛有定处而拒按,或痛如针刺感,食后痛甚。或见黑便,舌质紫暗有痕斑,脉涩。

调护:饮食宜冷热适中,定时定量,不可过饱,可饮三七藕蛋汤、川芍桃红汤、山楂红糖茶、红花茶等化瘀通络,理气和胃止痛之品。

禁食粗糙坚硬、煎炸油炸、肥甘厚腻之品,以免损伤胃络导致出血,若见出血者应暂禁食,待症状缓解后给予全流或半流饮食。

在临床实际运用时,以上各个证型并非都十分典型,往往有主有次,相互交织,或数型兼而有之。所以不必拘泥硬套,应根据具体病人具体对待,灵活辨证灵活加减。

胃病的发生绝大多数是由于饮食不当所致,预防胃病最重要的是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包括食物质量、数量、温度和进食时间、进食时的心情等)。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跟控制疾病相比,其实预防更重要。有胃病困扰的人,一定多注重饮食调养。预防更严重的胃病,吃饭时应尽量做到“已饥方食,未饱先停”。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北京中科中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zbgi.com/hbys/8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