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患病因素 > 冬病夏治胃补先知让伏气变成福气
冬病夏治胃补先知让伏气变成福气
古人云,十人九胃病,可见自古以来胃病都是很常见很普遍的一种疾病。虽然它的种类很多,症状也很多样,但都有着这样六大怕:
一怕冷胃病患者都怕冷,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就更怕!因为胃里一旦吸进寒气和冷风,就会疼得像有刀子割肉。看着鲜味十足的生鱼片等,不得不拱手相让,否则一旦胃疼起来,就会整夜难眠,疼得直淌汗珠,夜里做梦,都像是在打架。
为了避免这场战争,他们不得不戴口罩出门,即便是到了酷暑天气,也只能喝些温热的水解渴,看着别人吃西瓜喝冷饮,自己也只能挺着。
二怕晚胃病患者就怕加班、不按时吃饭。一旦吃饭晚了,胃溃疡患者的胃里就开始翻江倒海,加剧溃疡面,疼起来根本无心工作。而吃完饭就睡的老年人,也是常感到腹胀、难以入眠。
三怕多尤其是胃下垂患者,一旦吃多了,就会加长疼痛的时间,站着加重,躺着稍事缓解。
四怕少胆汁反流的患者因为规律性疼痛,已经没了胃口,于是越吃越少,胃里分泌出的胃酸没有食物可消化,反而损伤食管、胃肠黏膜,到了晚上或半夜,还容易呕吐。苦夏、厌食的人也是丝毫没了抵抗力。
五怕说话只要和人一近距离说话就紧张,口气大到一张嘴自己都能闻到,还有的人会出现酸奶味,腐败味。
六怕气如果你家有胃病患者,千万不要惹她生气。一旦气不顺、脾气暴、情绪差,老胃病患者就会胀红了脸,紧接着胸闷,胃疼,有时还会被误诊。
虽说到了夏季,很多老胃病的症状会得到缓解,但是一旦触碰到上述大忌,胃疼、胃胀、胃酸、烧心、打嗝嗳气、口有异味、面色暗淡无光、胸闷等情况还是会复发的。何不趁着现在这个治疗的黄金时期,把病养好呢?
为什么一部分老胃病夏天比冬天还难受?
“十个胃病九个寒”,老胃病怕冷、怕寒是一定的,所以一到冬季,就会胃部不适,一口饭吃不对就揪心的疼痛。可偏偏有一群人,冬天胃疼,夏天比冬天还疼!
这其中会有少部分伴随的腹泻。究其原因其实和冬天一样,管不住嘴,导致还是寒气太重!炎炎夏日,何来的寒凉?夏天伤胃的寒凉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经口吃进胃里的
由于气温高,人体感觉燥热,喜欢喝冷饮,吃凉食以求凉快,但体温是大致恒定的,基本保持在36至37度之间。冰镇饮料、瓜果进入胃肠道后,冷的刺激使胃肠道血管收缩,容易引起胃肠道痉挛性收缩而发生腹痛。
同时冷刺激还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失调,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使免疫力下降。喝冰镇啤酒危害更大,大量饮用会使胃肠道的温度急速下降,血流量减少,造成胃肠生理功能失调,并影响消化。
二是,自外部的寒凉
主要是吹风扇和空调,还有淋雨、洗冷水澡,游泳时间过长等,对于曾经有胃病,或胃肠功能不好的人来说,胃部着凉很容易引发胃病。
另外,慢性胃病,病程反复周期长,病久脾肾两虚,脾虚转输功能失常,脾胃不和,造成胃胀、胃痛,加上肾阳不足,不能温暖脾胃,胃冷则痛。
但不管是冬季易复发的老胃病,还是夏季有症状或没症状的老胃病,都有一个共同的病根,那就是肝脾肾出问题了。而夏季的高温天气,有利于气血的运行,药物也更容易到达肝脾肾,正是治疗老胃病的好时机。
冬病夏治老胃病送给胃不好的朋友
夏季治疗老胃病,除了要在要防寒防湿之外,还要趁热调理好肝脾肾。原因在于,中医认为,脾是胃之母,是后天之本,而肾为先天之本,二者相互依存。
即肾的精气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而脾、胃转化水谷精微则必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另外,肝肾又同源,所以老胃病实际是肝脾肾的问题。肝疏泄不畅,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脾虚则水谷运化、转输功能失常,水湿内停,伤及脾胃;肾虚,特别是肾阳不足,不能温暖全身以及抵御外面的寒邪,在天气寒冷的季节就容易发作。
所以,我们在盛夏伏天的时候,趁着阳气足,进行疏肝健脾,温肾补阳,拔除体内寒气,增强体质,而使天冷时胃肠病少发,或者减轻发作。
然而,冬病夏治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需要一个强健的脾胃。脾胃功能好,吃进的东西能吸收。所以调养老胃病的第一步就健脾胃。
第一步:健脾养胃缓解胃胀、胃痛
中医认为“脾是胃之母”。如果脾虚运化、转输功能失常,就会造成脾胃失和,引起胃痛、胃胀;甚至会出现泄泻及厌食,呕吐恶心等病症。可见调养胃首先要健脾。
中草药砂仁,入脾。《中药大辞典》页记载,行气调中,和胃,醒脾。它既能醒脾,增强脾的运化功能,又能行气调中,调和脾胃,从而缓解胃痛、胃胀、泄泻的发作。
第二步:疏肝理气缓解消化不良
肝主疏泄,肝不好也会影响消化吸收,导致胃痛、胃胀,甚至产生胃酸,还可能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最终导致胃穿孔,甚至恶变,所以调养胃也要疏肝理气。
《中药大辞典》页中记载,川芎,入肝,行气开郁。它能疏肝理气助消化,缓解胃胀、胃痛,同时因其能行气开郁,胃酸、烧心得到改善。另外,肝主筋,脾主肉,胃粘膜属筋肉,肝脾好了,胃黏膜得到修复,消化性溃疡得到改善。
第三步:温肾补阳减少胃病发作
如果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则会出现胃寒、五更泄泻及水肿等症状;同时肾虚,不能纳气,造成肠道传送无力,使大便艰涩、排出困难等症状。所以调养老胃病还要温肾补阳。中草药首乌藤,《本草再新》记载,首乌藤可以“补中气,行经络,通气血”。
对老胃病的患者来说,肾功能增强,胃就暖和了,胃痛、五更泻、排便困难等症状缓解。《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记载,大芦利水,与其它药材配伍可起到消炎的作用,水肿及胃炎得到调养。
可见,夏季治疗老胃病,要从五脏入手,即疏肝健脾补肾。肝脾肾功能好了,胃痛、胃胀、胃酸、烧心等也就缓解了。
本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但由于时间原因,我们未联系到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