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患病因素 > 呵护健康,一步到胃浅谈慢性胃炎

呵护健康,一步到胃浅谈慢性胃炎



年第15期(总第70期)

  当今社会,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进而引发了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慢性胃炎发病率较高,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不同病因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根据组织学改变可将其分为浅表性、肥厚性和萎缩性。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发病于各年龄阶段,且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高于女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

  Hp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Hp凭借其产生的氨及空泡毒素导致细胞损伤;促进上皮细胞释放炎症介质;菌体细胞壁LewisX、LewisY抗原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多种机制使炎症反应迁延或加重。

  2.十二指肠-胃反流

  消化吸收不良及动力异常等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肠液和胰液反流入胃,其中的胆汁酸和溶血卵磷脂可以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长期反流,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

  3.自身免疫

  胃体腺壁细胞除分泌盐酸外,还分泌一种黏蛋白,称为内因子。当体内出现针对壁细胞或内因子的自身抗体时,会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在壁细胞内形成抗体抗原复合物,在补体参与下不断破坏壁细胞,导致壁细胞总数减少,渐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另外,内因子能与食物中的维生素B12(外因子)结合形成复合物,使之不被酶消化,到达回肠后,维生素B12得以吸收。随着壁细胞数量的逐渐减少,胃酸分泌降低、内因子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导致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称之为恶性贫血。

  4.年龄因素和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

  老年人的胃黏膜常见黏膜小血管扭曲,小动脉壁玻璃样变性,管腔狭窄。这种胃局部血管因素可使黏膜营养不良、分泌功能下降和屏障功能降低,可视为老年人胃黏膜退行性改变。

  长期消化吸收不良、食物单一、营养缺乏均可使胃黏膜修复再生功能降低,炎症慢性化,上皮增殖异常及胃腺萎缩。

  5.其他

  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或药物;不良饮食习惯;急性胃炎久治不愈等。

临床表现

  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明显症状。

  有症状者表现无特异性。可出现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也可呈食欲不振、嗳气、泛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体征多不明显,有时上腹轻压痛。

  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可伴有贫血、维生素B12缺乏的表现,如乏力、舌炎和轻度黄疸。恶性贫血者常有全身衰弱、疲软,可出现明显的厌食、体重减轻、贫血,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

诊断和鉴别诊断

  除上述临床表现外,胃镜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是慢性胃炎诊断的关键。临床症状和慢性胃炎组织学之间没有明显联系。

  Hp检测、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及维生素B12水平测定有助于病因诊断。

  

  1.胃癌: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晚期可有贫血、上腹包块、体重减轻。早期的胃镜和活检、超声内镜、X线钡餐检查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2.消化性溃疡:两者均有消化不良症状,但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慢性胃炎的上腹痛大多无规律性,且以消化不良症状为主。两者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检查、胃镜和活检。

  3.慢性胆道疾病: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症状多不典型,患者可有慢性右上腹不适或疼痛、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但既往有胆绞痛病史,油腻饮食可引发典型胆绞痛发作。胆囊造影及B超等有助鉴别。

  4.其他:如慢性肝炎、肝癌及慢性胰腺疾病亦可因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而延误诊治,但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治疗

  1.饮食与营养治疗

  在病情进程中,饮食与营养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饮食与营养治疗,可增强患者体质,重建胃黏膜屏障功能。

  慢性胃炎患者的饮食原则:

  ①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②食用清淡、少油腻、少刺激性、易于消化的食物。

  ③饮食中所供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充足、均衡。

  ④针对营养不良、贫血调配膳食,增加血红素铁、高蛋白质的食物。

  2.药物治疗

  Hp相关慢性胃炎,选用杀灭和抑制Hp的相关药物。

  十二指肠-胃反流相关慢性胃炎可使用助消化、改善胃肠动力等药物。

  自身免疫相关慢性胃炎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

  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相关慢性胃炎可补充复合维生素等,改善胃肠营养。

  对症治疗时可用药物适度抑制或中和胃酸,缓解症状、保护胃黏膜;动力促进剂适用于上腹饱胀、早饱等症状为主者;抗抑郁药或镇静药适用于睡眠差、有明显精神症状者;恶性贫血者需终生注射维生素B12。

  以上用药应遵医嘱。

  3.癌前状态应对处理

  在慢性胃炎向胃癌的进程中,化生、萎缩及异型增生被视为胃癌前状态。萎缩型胃炎伴有异型增生,应定期检查。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根据异型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者常可逆转为正常;重度者有时与高分化腺癌不易区别,易转变为癌,对肯定的重度异型增生可予以预防性手术,现多采用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

预防与保健

  1.饮食规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一日三餐为主,规律性进食,定时定量,这样可以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切忌不吃早餐、饥饱不均、过饥过饱等。

  2.   3.控制进食进度。进食过快、过多、暴饮暴食,会导致胃黏膜损伤。需细嚼慢咽,降低由于食物造成的刺激与损伤,保护胃黏膜,促进消化吸收。

  4.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5.食物应无刺激性、易消化。防止长期摄入刺激性、粗糙的食物,减少食物对胃的不良刺激,应食用易消化食物。

  6.防止长期进食过甜、过酸、过热、过冷等食物,尽量少吃易胀气、难消化的食物。

  7.注意饮食卫生。慢性胃炎患者的胃抵抗力较差,摄入食物中若含有大量的细菌,极易导致急性发作,使病情加重。

  8.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保持生活规律健康。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忧郁等不良情绪,进食时尤应注意。保持作息规律,禁烟限酒,加强锻炼,生活有节。

  9.尽量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若必须用药,建议饭后服用,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药。

  10.重症胃炎患者与萎缩性胃炎患者,每年应至少接受一次有针对性的定期检查。

  慢性胃炎是一种慢性病,其治愈和康复要有一个过程,“三分治七分养”确有道理。七分养应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只有科学规范治,持之以恒养,才能呵护健康,一步到“胃”。

赞赏









































白癜风能够治愈吗
哈尔滨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zbgi.com/hbys/6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