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患病因素 > 第九十四期慢性萎缩性胃炎活动期,怎么办
第九十四期慢性萎缩性胃炎活动期,怎么办
这天,一位患者拿着胃镜检查单来到诊室,看到他愁眉不展,就知道是个老胃病。
果然,自己说胃病十多年了。刚刚做的胃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活动期。吃了耐信,铝碳酸镁,莫沙比利等药物,吃的时候有效,但总是反复发作。这段时间觉得特别难受,体重还一个劲减轻,担心自己得了重病,赶紧来看看中医怎么办吧。
王某,男57岁.10.21
胃炎病史10余年,.10.14.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活动期,HP(--),服耐信,铝碳酸镁,莫沙比利,治疗有效,但停药后反复。
刻下:上腹部不适,时有疼痛不舒,腹胀嗳气,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晨起口干。脉弦,舌质红,苔薄白而干。
证属胃失和降、脾失健运、阴虚肝郁综合为患,治疗原则当以通降和胃为主,同时养阴疏肝,加以健脾
处方:通调为主,以新安王氏方合一贯煎加减。
薤白10法半夏10香橼15佛手15百合20乌药20厚朴15苏梗10蒲公英15生地10北沙参20当归10炒川楝6绿梅花10山药20生内金10柿蒂10炙甘草6(7付)
二诊,.10.27
服药后大便成形,食欲渐振,自觉上腹部不适,放射到后背有拘急感,活动则缓。仍有嗳气,脾气急躁易怒,口干,脉弦急不舒,苔薄白而干。西医检查:脾大长径mm,厚度40mm,左胁下34mm,包膜完整,内回声正常,血小板。
处方;上方加舒肝柔肝之品。
柴胡10当归10炒白芍20茯苓20生白术10薤白10法半夏8百合20乌药10葛根20生地10当归10北沙参20炒川楝10蒲公英15绿梅花10柿蒂10炙甘草6(14付)
11.3随访,胃痛明显好转。
三诊,.11.10
胃痛基本未作,嗳气好转,后背拘急感亦好转,大便正常,食欲渐振,口干好转,舌苔基本正常,脉弦象有缓。小便淋漓不尽感(前列腺炎)。
处方:上方去柿蒂
加车前草10(10付)
柴胡10当归10炒白芍20茯苓20生白术10薤白10法半夏8百合20乌药10葛根20北沙参20生地10当归10炒川楝10蒲公英15绿梅花10车前草10炙甘草6(10付)
四诊,.11.24
胃痛基本不作,食欲渐振,口干,嗳气,拘急感均进一步好转,近期自觉晨起胃脘不适,食后有减。脉濡缓,舌苔基本正常,守原。
处方:
柴胡10当归10炒白芍20茯苓20白术10薤白10法半夏8百合20乌药10葛根20北沙参20山药30鸡内金6蒲公英15绿梅花10柿蒂10炙甘草6(10付)
五诊,.12.8
症药相合,病情平稳,体重渐增,面色好转,食欲已振,已无明显不适,守原巩固,大便偏软成形,后背时有拘急感,脉濡缓,舌淡苔薄白。
处方:
柴胡10当归10炒白芍20茯苓15白术10薤白10法半夏8百合20乌药10葛根25北沙参20山药30鸡内金8蒲公英15绿梅花10莪术10炙甘草6(15付)
六诊,.1.12
诸症平稳,后背拘急感,胃痛不舒均好转,食欲渐振,同时,患者发现自己手部皮肤原先的脱皮也好转啦。脉象和缓,舌苔基本正常。上方加石斛。
处方:
柴胡10当归10炒白芍20茯苓15生白术10薤白10法半夏8百合20乌药10葛根25北沙参20山药30鸡内金8蒲公英15绿梅花10莪术10石斛10炙甘草6
15付
药后,无明显不适,高兴过年,医嘱注意饮食起居。
患者病史10余年,病情较为复杂,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活动期。萎缩性胃炎是指内镜下见胃黏膜的萎缩性改变,主要表现为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肌层增厚。活动期是指疾病处于发病进展的阶段,常用药物有抑制胃酸的药物,比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等;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比如硫糖铝,碳酸铝镁片;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比如莫沙必利、曲美布丁等。本案患者的治疗史用药,也是按照这个原则给药的,服药有效,但停药后反复。
刻下症见上腹部不适,时有疼痛不舒,腹胀嗳气,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晨起口干。脉弦,舌质红,苔薄白而干。根据患者的主诉,首先认为不通则痛,六腑以通为补,因此,在治疗中通调法当为治疗的第一步。用药以新安王氏经验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同时患者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认为有脾虚,在通调之余,需要健脾。脉弦,舌质红,患者病史较长,情志抑郁,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又有伤阴,又有口干苔薄白而干。故而认为符合阴虚肝郁的病机,因此,一贯煎需要合用。这就是四诊合参后的整个思维过程。
总之证属胃失和降、脾失健运、阴虚肝郁综合为患,治疗原则当以通降和胃为主,同时养阴疏肝,加以健脾。因此处方以新安王氏方合一贯煎加减。薤白、法半夏、香橼、佛手、百合、乌药、厚朴、苏梗、蒲公英,为经验用药,但本案患者,大便不成形,故去瓜蒌,因其有润燥滑肠之功;生地、北沙参、当归、炒川楝,为一贯煎组方,但枸杞麦冬恐滋腻碍胃,舍去不用,绿梅花轻清灵动,增强疏肝之功;山药、生内金,取资生汤药对,健脾复运;柿蒂是个治疗嗳气的治病药。
服药后,二诊时,患者大便成形,食欲渐振。同时患者描述上腹部仍有不适,放射到后背有拘急感,活动则缓,证实这种不适属于实证而非虚也。家属述其脾气急躁易怒,自觉口干,诊其脉弦急不舒,苔薄白而干。
处方;上方加舒肝柔肝之品,合逍遥散方,肝体阴而用阳,并重用芍药酸甘缓急;葛根生津止渴,并能缓解后背拘急不舒。
三诊后胃痛基本未作,诸症好转,患者很高兴,焦急询问需要吃多久,因其病程日久,故嘱咐患者务必坚持服药三个月。古人云:“虚损之病需缓图,王道之法无近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祛病如抽丝剥茧,需久久为功,利在长远。我们各家学说中介绍的易水学派,治病的理念是扶正祛邪,重视扶持人体的正气,重视后天之本脾胃,不提倡霸道医学会伤人正气的以攻立法。用补法治虚证,又讲究治病求本,斩草务必除根。故有“医中王道”之称。
该患者非常配合,虽然在外地,但坚持就诊,服药满三个月。这里想和大家说的就是,胃病患者用药一定要注意延续性,病情稳定后,我会把药改成两天一副甚至三天一副,慢慢减药。最后一次就诊的时候,患者诸症平稳,后背拘急感,胃痛不舒均好转,食欲渐振,同时,患者发现自己手部皮肤原先的脱皮也好转啦。脉象和缓,舌苔基本正常。患者高高兴兴地停药过年,近日随访,一切安好。
小伙伴门的思路也都不错,但是有的用药需要斟酌,大家讨论很热烈,非常好,我补充几点我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患者确实本虚标实,但综合脉证,人参之类,我认为可以稍后再用。
2久病入络的想法很好,但是用全蝎恐怕有不妥,胃病的虫类药可以选择九香虫,可以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用于胃寒胀痛,肝胃气痛等。
3胃阴虚,饥不欲食是典型症状。但我认为在胃病诊疗过程中,见到有脉弦,口干口苦,舌红少苔或者虽然有苔但是偏干偏燥等属于阴虚肝郁的症状时,我也会酌情加入一贯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加减。
4存在肝脾不和,我用的是逍遥散,小伙伴们的痛泻药方也不错,但防风属于风药,偏燥,用量宜小,最好用在6g以下。
六腑以通为补
《素问五脏别论》曰:“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灵枢本藏》曰:“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指出六腑能传化饮食水谷,使精微转输入五脏,将糟粕排出体外,而不使之贮留。故称为“实而不满”、“泻而不藏”。即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素问五脏别论》亦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由于六腑以传化饮食物,排泄糟粕为其生理功能,具有“实而不满”、“藏而不泻”的功能。因此,正常情况下,六腑须保持畅通,以有利于饮食物的及时下传及糟粕的按时排泄。故曰:“六腑以通为用”、“六腑以通为补”。正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所说:“脏宜藏,腑宜通,脏腑之用各殊也。”《类证治裁。内景综要》亦云:“六腑传化不藏,实而不能满,故以通为补焉。”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较长,临床常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是脾气虚和胃阴虚,标实主要是气滞、湿热和血瘀,脾虚、气滞、血瘀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其中,血瘀是最重要的病理因素,是疾病发生发展甚至恶变的关键病理环节。胃阴亏损加胃络瘀阻,胃失于滋润濡养,是导致胃腺体萎缩的重要病机。
《内经》提出“阳明多气多血”。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久迁延不愈,“病初气结在经,久病则血伤入络”,由于胃多气,所以胃病易于气郁化热;由于胃多血,胃病又易伤及脉络而出现血瘀,故而多有血瘀之证。所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一定要见舌质紫暗才用活血之药。
大量临床与实验资料证明,血瘀证一般都伴有微循环障碍,产生血瘀证是由于血液成分与性状改变而粘、浓、凝、稠、聚。戴晓玲等通过观察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显著的高粘状态,从而影响了微循环灌注,加重了萎缩病变,通过活血化瘀法改善血流变状态,增加局部血供,有利于胃粘膜的转复,血流变异常还与萎缩轻重程度呈正相关。
先用调畅气机,后酌情顾本补虚;滞是核心、治在通降胃为传化之腑,只有保持舒展通降之性,才能奏其纳食传导之功。肠胃为市,无物不受,易被邪气侵犯而盘踞其中。而邪气犯胃,胃失和降,脾亦因之不运,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气滞、湿阻、食积、痰结等相因为患。且胃为阳土,气机一旦郁闭,则热自内生。
参考文献
董建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王长洪
从血液流变学探讨萎缩性胃炎的血瘀改变-戴晓玲
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概况-魏玮
慢性萎缩性胃炎被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而在其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则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完全结肠型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患者,要定期做胃镜复查。一般慢性萎缩性胃炎每3年复查1次;不完全结肠型肠上皮化生伴轻度异型增生者每年复查1次;伴中度异型增生者每3个月复查1次,伴重度异型增生者(癌变率10%以上)应视为癌变,可予手术切除。
1.足三里
定位: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按摩方法: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2.梁丘
定位:位于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按摩方法:用拇指朝大腿方向按压或揉按此穴1分钟,治疗急性胃痛特效穴。
3.公孙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按摩方法:大拇指弯曲,指尖垂直按揉穴位,按揉3-5分钟。
郜峦,教授,中医学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新安王氏医学传承人。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5部。从事中医临床20余年。
擅长主治:
1.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腹痛、泛酸、腹胀、腹泻、便秘、胃炎、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等);
2.妇科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乳腺增生、白带异常、附件炎、不孕症等);
3.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头痛、眩晕、失眠、焦虑、中风后遗症等);
4.儿科疾病(小儿咳嗽、小儿便秘、小儿慢性腹泻、食欲不振)。
门诊时间:
1.周二上午:国医堂合作化路(黄山路与合作化路交叉口南米)。
2.周日上午:允和中医馆(翠微路和芙蓉路交口东北角)。
1、文案提供/郜峦教授;编辑及排版/岳维忠。
2、图片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温馨提示: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服药,不要擅自模仿开方。
推荐阅读:
第九十二期:腹股沟疼痛怎么办?
第九十三期:胳膊抬不起来了怎么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