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患病因素 > 科普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
科普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
白癜风的危害 http://m.39.net/pf/a_4768975.html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的胃黏膜的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有赖于胃镜检查和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其确诊及程度的判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因此,胃镜检查及活检十分必要。
1、内镜诊断
胃镜下萎缩性胃炎有2种类型,即单纯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单纯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血管显露;
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主要表现为黏膜粗糙不平,可有黏膜颗粒状或结节状的表现;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
再来说说更有价值的病理诊断,病理活检取材是有创性的检查手段,但更有说服力。标本要足够大,并深达黏膜肌层。
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而不管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和程度。可见,萎缩性胃炎并非如大家所想可导致胃缩小。
一般认为,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率。为了预防胃癌的发生,又方便患者和符合药物经济学要求,活检有中重度萎缩并且伴有肠化的慢性萎缩性胃炎1年胃镜随访一次。
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又证实非是癌旁的,随访缩短为半年。如果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证实后采取内镜下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对于胃镜下胃黏膜诊断结果与病理检验结果对照来看,由于胃镜下观察存在一定局限性,加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表现、参照标准把握不准确,很容易带来误诊或漏诊。所谓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病理变化较慢,而在胃镜下,不同时期下的胃黏膜皱襞表现又存在差异性,因此很难进行确诊。
另外,由于胃镜系统本身分辨率不同而带来清晰度差异,也给医师诊断带来干扰,特别是在不同年龄、不同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差异下,对病变的表现结果难以准确判断。
由上可知,利用胃镜观察来判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过程中,在有条件下辅以病理活检法,来提升病变诊断准确性。
更多胃肠道健康咨询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