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预防治疗 >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有绝招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有绝招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由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致胃气郁滞,和降失调,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根据症状不同,中医将慢性胃炎分为7类。您可根据各种证型对症治疗。

1、寒邪客胃

症状:胃痛暴作,或猝感寒邪,或饮食生冷,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高良姜、生姜、吴茱萸、香附、紫苏梗、陈皮、木香等)

若兼见恶寒、头痛等风寒表证者,加紫苏叶、藿香疏风散寒;兼见胸脘痞闷、夹有食滞,加枳实、神曲等消导食滞。

2、饮食伤胃

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常有暴饮暴食史。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莱菔子、茯苓、半夏、陈皮、连翘)

若胃脘胀痛而便秘者,加枳实、大黄、厚皮等;若脘腹胀满较甚,加枳实、木香、槟榔、砂仁行气消滞。

3、肝气犯胃

症状: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多薄白,脉弦。此类患者平素常有情志不畅史。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芍药、川芎、枳壳、陈皮、甘草、香附等)

胃痛较甚加延胡索、川楝子以加强理气止痛;嗳气较频者加沉香、旋覆花顺气降逆。

4、脾胃湿热

症状:胃脘疼痛,痛势急迫,痞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身重倦怠,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中化湿,理气和胃。

方药:清中汤。(黄连、栀子、制半夏、茯苓、草豆蔻、陈皮、甘草)

湿浊较甚加苍术、藿香;热邪偏重加蒲公英、黄芩清胃泄热;伴恶心呕吐加竹茹、陈皮清胃降逆。

5、瘀血停胃

症状:胃脘疼痛,如针刺、刀割,痛处固定,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

胃痛甚酌加延胡索、木香、郁金、枳壳等加强活血行气止痛之功;若口干舌燥,舌光无苔,脉细,为阴虚无以濡养,加生地黄、麦冬、百合滋阴润燥。

6、胃阴不足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五心烦热,消瘦乏力。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生地黄、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川楝子)

胃脘灼痛,嘈杂泛酸,加牡蛎、乌贼骨等制酸止痛;大便干燥难解加火麻仁、瓜蒌仁润肠通便。

7、脾胃虚寒

症状: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生姜、芍药、炙甘草、饴糖、大枣)

泛吐清水较多者,加干姜、白术、茯苓、制半夏、陈皮温胃化饮;胃脘冷痛,里寒较甚,呕吐肢冷,加人参、白术、干姜等。

临床验案

某男,62岁。病人自觉胃脘部有胀满感2月。口干,渴喜冷饮,睡眠正常,

大便秘结,饮食正常,舌边尖红,苔腻,脉缓。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就诊日期:年9月20日。

方药如下:

苍术15g厚朴20g陈皮15g法半夏10g茯苓15g槟榔12g

泽泻15g枳实15g大黄12g晚蚕砂15g皂荚10g黄芩15g

黄连6g太子参15g白术15g木香10g白芍15g天山雪莲1袋

……

7剂,水煎服,日/剂,分两次温服。

辨证论治:患者病机总属湿气阻胃,总的治疗原则为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某女,61岁。患者感胃脘部发凉,胃脘部伴有胀满感,畏寒,胃脘部无疼痛。喜热饮,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细。就诊日期:年10月11日。

方药如下:

太子参15g茯苓15g白术15g法半夏10g吴茱萸10g

山楂10g神曲10g麦芽10g厚朴15g薏苡仁15g

红芪1袋干姜6g丹参15g当归15g甘草6g

……

7剂,水煎服,日/剂,分两次温服。

辨证论治:患者病机总属脾胃虚寒,总的治疗原则为温中健脾,理气和胃。

摘自李鑫辉教授的临床验案。









































北京治白癜风价格
南京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zbgi.com/yfzl/5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