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预防治疗 > 艾灸胃痛有救啦,神奇的中医艾灸治疗
艾灸胃痛有救啦,神奇的中医艾灸治疗
艾灸采用物理渗透治疗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的病痛折磨,今天我们来说说,艾灸是怎么治疗胃病的。说到胃病,“十个人中有九个患有胃病”的说法,虽然并不是完全正确,但是可想而知胃病确实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病之一。
取穴:艾灸治疗胃病,可以艾灸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
1、中脘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2、神阙穴::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尸厥,角弓反张,风痫,水肿鼓胀,肠炎,痢疾,产后尿潴留。
3、天枢穴: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
1)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
2)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4、足三里: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统。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
: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足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拢,当中指尖着处是穴位。在外膝眼之下方三寸,胫骨外缘,胫骨前肌与伸趾长肌之间。
:对于腹部疾病,如胃肠虚弱、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赢瘦、腹膜炎、肠雷鸣、腹泄、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肠梗阻、痢疾、胃下垂等灸足三里穴相当有效。
艾灸方法:
1)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
2)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另:如果有时间,可以配合肝俞,胆俞,脾俞和胃俞。
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
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