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预防治疗 > 胃肠病知识百问2
胃肠病知识百问2
所谓“十胃九病”,说的是10个人里面9个都有胃病!同时,中国也是胃癌的发病大国,据统计,全球42%的胃癌发生在中国!本订阅号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每天一问,详细介绍胃肠病的基本知识,其中包括针对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溃疡性结肠炎等常见胃肠病预防与治疗知识,及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如果能起到增强公众胃肠道保健意识、积极防治胃肠病、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我将十分欣慰。
第二问:
慢性胃炎如何治疗?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临床上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本病最常见的症状是胃部疼痛和饱胀感,尤其在饭后症状加重,而空腹时比较舒适。每次进食量虽不多,却觉得过饱而不适,常伴有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现象。一些病人还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紧张、心情烦躁、失眠、心悸、健忘等,这些现象反过来又可加重慢性胃炎的胃部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复杂,不易治愈。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症的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饮食不节,长期情志不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
1.对症治疗:腹痛时可给予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或普鲁苯辛;返酸、胃酸分泌较高者用氢氧化铝凝胶或碳酸钙;消化不良、胃酸分泌缺乏者可用胃蛋白酶合剂。
2.抗菌治疗适用于有局灶性感染或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者。
1.湿热互结型:
胃脘疼痛灼热,院腹胀闷,泛恶,干呕,渴不欲饮,口苦口臭,尿黄,肠鸣漉漉,便溏或便秘。舌质红,边尖深红,苔黄腻,脉滑数。
药用:半夏9克、黄芩9克、黄连3克、蒲公英30克、党参12克、大枣15克、煅瓦楞30克、炙甘草6克
2.肝胃气滞症状;胃脘疼痛,连及胁肋,胀闷不适,食后尤甚,嗳气嘈杂,呕恶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药用:枳壳15克、柴胡6克、香附9克、白芍9克、川芎6克、延胡索9克、瓦楞子30克、陈皮6克、甘草6克
3.脾胃虚寒症状:胃痛隐隐,喜暖喜按,食后胀满,呕吐清涎,纳食减少,腹泻便溏,四肢酸软,畏寒喜暖,面色不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沉细。
药用: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陈皮6克、半夏9克、木香6g克、砂仁3克、附子6克、干姜6克、甘草6克
4.胃阴亏损症状:胃脘疼痛隐隐,似饥而不欲食,食后饱胀,干呕嗳气,口于舌燥,渴喜冷饮,便干。舌红少津有裂纹,脉细数。
药用:北沙参9克、麦冬9克、石斛15克、白芍9克、扁豆9克、乌梅3克、蒲公英15克、木香6克、火麻仁9克、甘草6克
5.瘀阻胃络症状: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拒按,便血色黑。舌质黯红有瘀斑,脉细涩。
药用:五灵脂9克(包煎)、蒲黄9克、丹参15克、乳香6克、没药6克、郁金9克、当归9克、陈皮6克
针灸疗法:取内关、中院、足三里穴,如见肝气犯胃者加阳陵泉、太冲、期门,脾胃虚寒加胃俞、脾俞、公孙,病久有血瘀者加肝俞、三阴交。操作可用平补平泻。而脾胃虚寒者宜补法,并可加灸。
耳针法:取穴肝、胃、皮质下、下脚端。每日1次,选用2~3穴,留针15~20分钟。
食疗:牛奶毫升,煮沸,睡前饮,长期饮用。
酸奶50毫升,沸水烫温,或入抬糖少许,每日2次,空腹饮用。适用于萎缩性胃炎。
(1)大麦芽克,用纱布包扎,与红枣克共煮,至枣烂,去核捣成枣泥,冷却后,加猪板油适量,山药粉克,白糖克成馅,用面粉做成包子,上笼蒸熟,当饭食用。适用于慢性胃炎腹胀、食欲不佳者。
(2)甘蔗绞汁毫升,早晚2次服。适用于萎缩性胃炎或慢性胃炎胃阴受损者。
西安白癜风专科医院国外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