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疾病认识 > 胃病Gastropathy
胃病Gastropathy
胃病,是許多與胃相關疾病的統稱。它們有相似的症狀,如上腹胃脘部不適、疼痛、飯後飽脹、噯氣、返酸,甚至噁心、嘔吐等等。臨床上常見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十二指腸複合潰瘍、胃息肉、胃結石、胃的良惡性腫瘤,還有胃黏膜脫垂症、急性胃擴張、幽門梗阻等。
臨床表現
最常見的有上腹部不適或疼痛、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不振。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症狀則為上腹部燒灼痛,特別是在兩頓飯之間,早餐前或在飲用橙汁、咖啡之後發生。嚴重者可有柏油便、黑便或血便。
1.急性單純性胃炎
主要由於化學物質引起,如濃茶、咖啡、烈酒、調味品等刺激性物質,或服用水楊酸鹽類藥、磺胺藥、抗癌藥、抗生素、利血平、腎上腺皮脂類固醇等藥物損傷胃黏膜而引發;物理因素像進食過冷、過燙或粗糙食物等損傷胃黏膜誘發;以及微生物感染或細菌毒素引起。急性腐蝕性胃炎多是由於自殺或誤服腐蝕劑如強酸強鹼引起。
2.急性糜爛性(出血性)胃炎
多發生於手術、燒傷、休克、創傷、多器官衰竭等引起的應激狀態及飲酒或服用非甾體類藥物引起,在上消化道出血中佔20%左右。
3.急性化膿性胃炎
主要是由鏈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胃壁引起的化膿性疾病,又稱蜂窩組織炎性胃炎。急性胃炎是可逆性疾病,通過治療可以恢復正常。通過恰當的治療,很多急性胃炎患者可以得到有效徹底康復,其特點是來得快、去得也快。但是,如果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以及飲食不當,病情長期存在的話,就會轉化為慢性胃炎。
4.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由於各種原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改變,是一種最為常見的疾病和多發病。特點是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而且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呈上升趨勢。慢性胃炎其實質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損害後,由於黏膜特異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發生改建,而且最終導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體的萎縮,甚至消失。
(1)慢性胃炎形成的病因現在普遍認為是致病菌特別是Hp(幽門螺桿菌)的慢性持續性感染;或者由急性胃炎轉化而來;和急性胃炎一樣,過熱過冷過於粗糙的食物等物理因素也是其病因之一;此外,化學因素,如濃茶、咖啡、烈酒、調味品等;長期大量服用非甾體類藥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壞黏膜屏障而引起;吸煙時煙草中的尼古丁既影響胃黏膜的血液循環,又可導致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造成膽汁反流,而各種膽汁反流均可破壞黏膜屏障從而導致慢性胃炎的發生;另外,免疫因素也是形成慢性胃炎的原因。
(2)慢性胃炎的分類主要有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兩者有時同時存在。慢性淺表性胃炎包括單純型,糜爛型及出血型三種。按常見發病部位可分為兩類:A型,少見,病變發生在胃體及胃底部,多由自身免疫反應所致,B型,較為常見,病變主要在胃竇,約90%的患者由Hp感染引起。我國病例以B型較為常見。
5.非潰瘍性消化不良
非潰瘍性消化不良是一種功能性胃病,也有少部分屬於輕度器質性病變,過去很多醫生將該病診斷為慢性胃炎、胃神經功能症、胃腸道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胃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痙攣等。據最新流行病學權威調查,這種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高達10%,也是胃的常見和多發病。患者會有間歇性或持續性上腹隱痛或偶有劇痛及不適、噁心、嘔吐、反酸、燒心等上消化道症狀,但臨床檢查如胃鏡、上消化道鋇劑造影和肝膽胰B超等,並不能發現胃和其他臟器有引起這些症狀的器質性病變或輕微病變。也就是說胃的主觀症狀較多,但客觀檢查陽性發現少或者無。其病因應與胃運動功能障礙、胃十二指腸輕度炎症、精神因素有關。
相關檢查
1.鋇餐檢查
患者服用造影劑,一段時間後造影劑通過消化道的蠕動,充滿整個消化道,利用X線檢查,可以了解消化道各器官的形態特徵。檢查前準備:空腹檢查。優缺點:稍不適,可以詳細了解消化道內各器官的體徵。
2.胃鏡檢查
通過纖狀管由口腔直接伸入胃體內,探頭可以直接拍攝胃內的表面情況,可以詳細了解是否充血、水腫、糜爛、潰瘍等。檢查前準備:空腹檢查。優缺點:這是目前最準確的一種檢查。檢查過程中會有稍許不適。
3.膠囊內鏡檢查
膠囊內鏡在檢查時,無需特殊準備,無需插管,只需服用一粒藥丸。生活、工作不受影響,無任何痛苦及毒副作用,能清晰觀察到整個胃腸道內的各種病變。隨著膠囊內鏡逐步投入臨床使用,腸胃患者從此將不再忍受做傳統檢查時插管的痛苦。
4.無痛胃鏡檢查
無痛胃鏡是利用超聲原理診斷和檢測消化系統疾病的儀器設備方法。特別是採用速溶胃腸超聲助顯劑,不插管、無損傷、無痛苦,短時間內就能清晰檢查各種急慢性、淺表性、萎縮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湯、胃下垂、急慢性結腸炎、各種腫瘤、炎症、息肉等病變,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的診斷依據。由於不插管,不與患者體內接觸,減少了傳染病的交叉感染,擴大了檢查範圍,更適合高血壓、心髒病、冠心病、嚴重哮喘患者和乙肝等傳染性患者胃腸系統的檢查和診斷。無痛胃鏡下能取病變組織做病理細胞檢查,明確病變的性質,可用於確診各種慢性胃炎、胃潰瘍、食管癌、胃癌等。
並發病症
引發胃疼的最常見疾病就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所以很多人就先入為主地認為自己得了胃病。其實引發胃疼的因素有很多,並非都是由胃病引起的,其他臟器的病變也可能引起胃疼,如膽囊、胰腺、心臟等器官的病變以及精神因素均可引起胃疼。
當頸椎發生骨質增生時,增生的骨刺、退化的椎間盤以及變得狹窄的椎間隙,對頸部分佈極其豐富的交感神經會產生不良刺激。這些強烈的劣性刺激信號,通過進入顱內的交感神經網絡,傳入下丘腦植物神經中樞,並產生優勢灶。這種優勢灶的興奮再沿著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向下傳到內臟的血管,並使胃出現兩種不同的症狀:當交感神經興奮時,胃腸分泌和蠕動受到抑制,出現口乾舌燥,不思飲食,腹脹不適,打嗝噯氣,上腹隱痛甚至噁心、嘔吐等一系列症狀;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時,就會出現食慾增強、灼熱燒心、反酸噯氣、飢餓時疼痛、進食後緩解等類似潰瘍病的症狀。
常見的肝膽疾病,如肝癌(尤以左葉肝癌多見)、膽囊癌及總膽管癌等都可表現為“胃疼”,並出現上腹部飽脹、乏力、納差、黃疸等症狀體徵,極易被誤診為胃病而失去早期診治機會;膽結石症由於膽石的刺激,膽囊及膽管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炎症。病人多有心窝部(或右肋下)的不规则隐痛及不适感,有时还可出现上腹部饱胀、嗳气等酷似胃病的症状病人多有心窩部(或右肋下)的不規則隱痛及不適感,有時還可出現上腹部飽脹、噯氣等酷似胃病的症狀。
胰頭癌或慢性胰腺炎患者也常有心窩部隱痛及噁心、嘔吐等症狀,應該仔細檢查加以鑑別。
治療
1.注意事項
首先,飲食規律化。其次,注意飲食衛生。再次,少吃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四是,保持精神愉快。
2.藥物治療
(1)去除病因,臥床休息,停止一切對胃有刺激的飲食和藥物。酌情短期禁食,然後給予易消化的清淡的少渣的流質飲食,利於胃的休息和損傷的癒合。(2)鼓勵飲水,由於嘔吐腹瀉失水過多,患者在盡可能情況下多飲水,補充丟失水分。以糖鹽水為好(白開水中加少量糖和鹽而成)。不要飲含糖多的飲料,以免產酸過多加重腹痛。嘔吐頻繁的患者可在一次嘔吐完畢後少量飲水(50毫升左右),多次飲入,不至於嘔出。
(3)止痛。應用顛茄片、阿托品、-2(山莨菪鹼)等藥均可。還可局部熱敷腹部止痛(有胃出血者不用)。
(4)伴腹瀉、發燒者可適當應用黃連素、氟哌酸等抗菌藥物。病情較輕者一般不用,以免加重對胃的刺激。
(5)嘔吐腹瀉嚴重,脫水明顯,應及時送醫院靜脈輸液治療,一般1~2天內很快恢復。
預防
1.第一,節制飲酒,勿暴飲暴食,少食多餐,使胃中經常有食物和胃酸進行中和,防止胃酸侵蝕胃黏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病情;第二,避免過多食用對胃黏膜有損傷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芥末、濃茶、濃咖啡、酒及過熱、過甜的食物;第三,不要睡前進食(尤其是飽食),因夜間進食影響胃酸分泌過多而誘發或加重胃潰瘍。
2.腸胃病人要結合自己的體徵,加強適度的運動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複發,促進身心健康。
3.保持心情愉快。
治白癜风去哪里治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