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疾病认识 > 出现肠化,就意味着胃癌
出现肠化,就意味着胃癌
↑点击上方“医学界肿瘤频道”加 1.什么是肠上皮化生?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是胃黏膜上皮及其腺体在病理情况下转变为肠黏膜上皮及腺体的现象,它主要分为4种类型:
(1)完全小肠型:组织形态学类似小肠黏膜上皮,可见具有明显纹状缘的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数潘氏细胞,杯状细胞含唾液酸黏液,但不含硫酸黏液,吸收细胞不含黏液。
(2)不完全小肠型:组织学上除见杯状细胞、吸收细胞外,可见部分吸收细胞被柱状黏液细胞所取代,无潘氏细胞存在。杯状细胞含唾液酸黏液,但不含硫酸黏液,柱状细胞仅含中性黏液。
(3)完全大肠型:可见具有明显纹状缘的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杯状细胞含硫酸黏液,吸收细胞不含黏液。
(4)不完全大肠型:吸收细胞部分或全部被柱状黏液细胞所取代,无潘氏细胞存在,杯状细胞含硫酸黏液。
2.不同类型肠上皮化生与胃癌之间的关系
不完全大肠型肠化生主要存在于癌旁组织中,约占78.71%,因此其与肠型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不完全小肠型肠化生主要存在于背景粘膜组织中,广泛见于各种良性胃病,尤其多见于慢性胃炎,其为可逆性病变。但不完全小肠型肠化生也会随着炎症的发展而加重,并向不完全大肠型肠化生转化。
3.肠上皮化生与HP
HP慢性感染在肠化生中起重要作用,被认为是Ⅰ类致癌因素,其发病机制可能为:(1)HP可引起黏膜炎症的损伤,增加DNA损伤的机会;(2)HP感染区的炎症,存在细胞过氧化损伤,破坏胃黏膜屏障诱发癌变;(3)HP本身也能产生多种酶类和毒素造成DNA损伤,抑癌基因失活和(或)癌基因突变致癌;(4)HP感染可引起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胃内其他细菌生长,亚硝酸盐类物质增加而致癌。
因此,HP的根治指针对肠化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但研究发现,HP根除仅有益于萎缩性胃炎而非肠化生患者,这说明预防性HP根除应在化生发生之前进行。
4.出现肠化生了应该怎么办?
胃癌的发生一般要经历: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完全小肠型肠化→不完全大肠型肠化→异型增生→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过程,由此可见,从出现肠化发展到胃癌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当出现肠化时,应避免紧张,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及定期复查之外,最重要的是注意饮食的调节,宜清淡饮食,尽量避免烟酒、过酸过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减缓肠化的进展。
(本文为“医学界肿瘤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并注明出处。)
参考文献:
[1]孙宇,金晓明,刘彦铖,张朋旗,毕彦忠,钟志玖.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类型与胃癌发生的关系[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03:-.
[2]高泽立,张成,盛飞英,金丽雯.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上皮内瘤变与胃癌的组织发生[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
[3]陈清波,王洪波,徐明垚,郭银.慢性胃病伴肠上皮化生、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J].实用癌症杂志,,02:-+.
[4]张杰,杨芳,曾建国,何洁,罗忠金.早期胃癌患者抗Hp治疗临床价值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02:-.
合肥白癜风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