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疾病认识 > 媒体聚焦澎湃新闻赵刚年轻人患胃癌

媒体聚焦澎湃新闻赵刚年轻人患胃癌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肖蓓

  近日有一则新闻,23岁女大学生得知患上胃癌后决定在去世后捐献遗体,人们在感慨生命脆弱的同时,不禁要问,为什么年轻人也会患上癌症?澎湃新闻记者对话上海交通大医院胃肠外科行政副主任赵刚,解读胃癌如何预防和治疗。

  年开始,赵刚和他年轻的团队,开始了胃癌微创手术的探索。42岁的赵刚,现在年胃肠肿瘤手术已经超过例,“既会做大又能做小”。从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腹腔镜下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手术到功能保留的胃切除手术,赵刚逐渐走到了国内胃癌微创手术的前列。

  赵刚认为,虽然目前中国的胃癌患者以晚期为多,但是随着胃癌早期诊断技术的发展、民众健康需求的提高,未来中国早期胃癌患者比例会大幅提升。为提高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他开展了“功能保留的胃切除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可能地保留胃部功能。

澎湃新闻:胃癌是不是有年轻化的趋势?发生与生活习惯有关系?

  赵刚:胃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恶性肿瘤首位,每年新增病例40余万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约2:1。全国年死亡率男性为20.93/10万人口,女性10.16/10万人口,男女比为2.5-3比1。胃癌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在40-69岁之间。

  近几年来,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中青年人的胃癌发病率增长迅速,近5年来19-35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青年人胃癌具有进展快、病程短、预后凶险等特点。

  胃癌发生机制较复杂,与多种因素,如环境因素、生活习惯、饮食种类、遗传因素等有关,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等有一定关系。

  不良饮食习惯是胃癌发生的诱因,如暴饮暴食、喜食干硬烫食、进食快、三餐不定时、生气进食等。摄入高盐饮食、盐腌食品和熏烤食品过多;低蛋白饮食都会增加胃癌发病率。

  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患胃癌与其睡眠严重不足、饮食无规律、工作和心理压力过大有关,尤其是喜欢吃熏烤、高盐、辛辣食物都会破坏胃肠道的正常功能,损伤胃黏膜,进而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增加癌变几率。

澎湃新闻:哪些人群需要警惕胃癌,有哪些早期警告信号?

  赵刚:研究发现三种疾病是胃癌发生的癌前状态。如胃息肉,其演变为胃癌者为3%~10%;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癌变率为2%~8%,尤其是胃窦炎;患恶性贫血者发生胃癌较一般人高4倍。

  此外,胃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胃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感染阴性者的3-6倍。

  也有研究发现A型血的人胃癌发病率高于其他血型者,经历过胃切除手术的人发生胃癌的机会较正常人高。在一些胃癌高发地区,胃癌可以呈现遗传倾向,有胃癌家族史的人要警惕胃癌。

  胃癌早期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如果出现上腹部隐痛、疼痛或疼痛规律发生变化;饱胀感、泛酸、嗳气、食欲减退、恶心、胃脘部灼热和腹泻、黑便;50岁以上,过去无胃痛、胃病史,短期内出现胃部症状;曾因患良性疾病做过胃大部切除术后又发生消化系统症状等,就该就医检查。

澎湃新闻:胃癌有哪些筛查手段?胃癌的术后要注意什么?

  赵刚:目前,通过胃镜检查并获得病理诊断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近年来,无痛胃镜的广泛应用,大大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因此对于有上述发生胃癌倾向的高危人群或出现疑似胃癌临床症状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胃镜筛查,以便发现早期病变,尽早治疗。

  除此以外,粪便潜血检查能发现胃肠道的少量出血;血常规、血生化和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作为胃癌的辅助检测手段;CT扫描和超声波检查可以了解肝、腹腔淋巴结、肺等有无转移。

  所有胃癌患者都应接受系统性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前3年每4-6个月一次,以后每年一次。同时根据临床情况查血常规、血生化、内镜和影像学检查。

  胃次全切除或全切除术者应监测血清B12、铁和钙水平,可每月注射一次B12。缺乏胃酸时铁吸收率下降,口服补充铁剂最好同时配合酸性饮料。鼓励补充钙剂。

赵刚胃肠外科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

特需门诊:周一下午

  

长按图片可识别图中







































北京治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zbgi.com/jbrs/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