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疾病认识 > 京都共识1ICD11规定的胃炎分

京都共识1ICD11规定的胃炎分



第一部分:ICD-11规定的胃炎分类

共识1:鉴于Hp的发现,目前ICD-10胃炎分类已经过时。(推荐等级:强;证据分类:高;共识水平:%)

Hp未被ICD-10纳入,现经证实,Hp感染为慢性胃炎首要病因,故不将Hp作为病因的胃炎分类是不完整的。

共识2:新近提出的胃炎ICD-11分类标准是一种改进,因为它基于病因学因素。(推荐等级:强证据水平:中度共识水平:%)

三种胃炎类型应是:①Hp引起的胃炎;②药物引起的胃炎;③自身免疫性胃炎。其中①类可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状,并导致胃、十二指肠的病理改变,包括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故Hp胃炎需要长期随访因。

共识3:胃癌和消化性溃疡的风险受胃炎部位的影响,因此,Hp胃炎应按胃的部位分类。(推荐等级:强;证据水平:高度;共识水平:97.4%)

Hp胃炎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可以评估个体发展为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风险。胃炎累及部位不同会导致不同的胃功能、特别是胃酸分泌功能的障碍,形成胃酸过度分泌、分泌减少甚至胃酸缺乏。根除Hp后,严重胃体萎缩性胃炎(无论其是否合并肠上皮化生)和严重胃体为主的胃炎,亦有很高的风险发展为肠型或弥漫型胃癌,需要常规内镜和组织活检随访。

共识4:建议按照组织学分类胃炎,因Hp胃炎发展成胃癌的风险可根据其炎症和萎缩程度的不同而异。(推荐等级:强;证据水平:高度;共识水平:%)

共识:胃糜烂在报告中应单独提出,其自然病程和临床特点取决于病因学,但该领域的研究较少,尚需进一步阐明。(推荐等级:强证据水平:低度共识水平:%)

胃糜烂是指黏膜层直径3mm或mm的破溃。由于范围小,糜烂一般不容易和累及黏膜肌层的溃疡相混淆。胃糜烂可由Hp感染引起,更常见的是由服用损伤黏膜的药物所致,主要是阿司匹林和NSAIDs(非甾体类消炎药)。临床上最容易引起胃黏膜糜烂的是NSAIDs药物,并可进一步发展成溃疡。

共识6:Hp胃炎无论有无症状、伴或不伴有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均应该定义为一种感染性疾病。(推荐等级:强;证据水平:高度;共识水平:%)

Hp胃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可以导致几乎所有受感染者不同程度的慢性活动性胃炎。胃黏膜结构损伤表现的个体差异很大,同时临床表现也不同,部分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其可发展成消化性溃疡及胃癌。

Hp感染的根除有益于损伤胃黏膜的愈合及改善消化不良症状,也可治愈消化性溃疡。Hp胃炎可以被治愈,治愈后可减低其发展成为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概率。如果Hp胃炎进展到更严重的胃炎形式,如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的萎缩性胃炎,或胃体为主性胃炎,可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在这个阶段根除Hp后还需要密切随访。

扫描下方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zbgi.com/jbrs/3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