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急慢性胃炎 > 主要症状 > 慢性胃炎的自我保健法

慢性胃炎的自我保健法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

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如呕血、黑便。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

大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在治疗和养护得当的情况下是可以逆转的,少部分可转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并发胃出血、贫血、胃溃疡、癌前病变。此外慢性萎缩胃炎会随年龄逐渐加重。因此,对慢性胃炎治疗应及早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开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应坚持治疗,少量轻症仍可好转。

中医在慢性胃炎的治疗方面,有很多有效的方法,如中药调理、针灸治疗、耳穴治疗、自我按摩、艾灸治疗。其中耳穴、按摩、艾灸医院进行,也可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下面我讲介绍一些简单有效的办法:

01

耳穴治疗

1.耳穴贴压法

(1)选穴主穴:胃、脾、交感、肺。

配穴:虚证加肾,气痛加三焦,停食加胰、胆,血瘀加耳中,肝气犯胃加肝,疼痛加神门、皮质下,腹胀加胰胆、三焦。

(2)操作方法按照耳穴的分布,依次把药粒对准耳穴贴压。嘱患者每日按压已贴的耳穴2-3次,严重者3-5次,手法宜由轻到重,以出现酸、麻、胀痛感或患者能忍受为度。耳穴贴压后,一般每2-3天更换一次,夏天因出汗多,洗澡勤,建议2日更换一次

(3)疗程及注意事项每贴压1次,贴压物可在耳穴上放置2-3天。

2.耳穴按摩法

(1)耳背按摩法将耳郭稍向前折,用双手食指、中指对两耳背进行按摩,先上后下,反复5~10次,至耳背发红、发热。早晚各1次。

(2)全耳按摩法先以食指自三角窝开始,向耳甲艇、耳甲腔处按摩,再以食指、拇指捏揉按摩对耳屏、耳屏,然后以食指沿对耳轮、耳郭按摩而结束,反复3~5遍。对胃、脾、交感、肺、肾、胰、胆等穴位区域重点按摩。每日2~3次。对耳甲艇施重点按摩。

(3)耳穴点按法用耳穴按摩棒按压耳穴点按胃、交感、神门等穴。一手持按摩棒对准穴位,另一手食指指腹置于耳穴相应的耳背部位一压一松,每穴位1~2分钟;搓摩大肠、小肠、皮质下、肝、脾等穴,将食指桡侧缘置于大肠、小肠穴,拇指指腹置于大肠、小肠穴相对应的耳背部位,两手指相对进行搓揉,每次1~2分钟;另将食指指腹依次置于肝、脾、皮质下等穴,拇指指腹置于上述穴位相对应的耳背部位,两手指相对进行搓摩,每穴1~2分钟,每日1~2次。

02

自我按摩治疗

1.中脘穴按揉方法:

取仰卧位,双手四指并拢,指尖放在中脘穴部,顺着呼吸适当用力徐徐下压,约10次呼吸之后,再慢慢抬起,如此反复,至2分钟。中脘穴在肚脐正中直上四寸,心口窝上边正中(即胸骨体下端)到肚脐正中的二分之一处。“腑会中脘”,即中脘穴为六腑经气(气血运行的推动力)会集之所,故首先按摩中脘穴,气血容易流通,疗效速而力量雄。按摩此穴能调理中气、健脾利湿、和胃降逆、疏肝宁神;治疗胃痛、腹胀、呃逆、呕吐、反胃吞酸、消化不良及急慢性胃炎等症。

2.足三里按揉方法:

用双手食指罗纹面同时按揉两侧足三里穴1至2分钟。此穴在外膝眼直下三寸(约四横指),距胫骨约一横指处。足三里穴是全身性强壮要穴,又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所以,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调动并促使胃经的气血运行,不仅能理脾胃、调中气、和肠消滞、疏风化湿,治疗胃痛、腹痛、急慢性胃肠炎等疾病,且有扶正培元、祛邪防病、强身健体之功效。

3.内关穴按揉方法:

用拇指罗纹面先后按揉两侧内关穴各1~2分钟。此穴在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按摩内关穴能清包络、疏三焦、宁神和胃、宽胸理气;不但治疗心胸疾患,而且能治疗胃胀、胃痛等胃部疾患。

03

艾灸治疗

中医上辨证慢性胃炎通常都是脾胃虚寒,无力运化导致胀痛。艾灸可以温经通络,去寒止痛,所以是一个治疗脾胃虚寒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尤其是饭后胃胀痛或者过食生冷后胃胀痛效果非常显著。

取穴: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膈俞灸法:用艾条或配合单孔、双孔灸盒灸,每穴每次15-20分钟,7日一个疗程,中间间隔2-3天。建议坚持一个月。

何晓茜

推荐阅读

1、







































儿童白癜风的早期症状
白癜风的初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lzbgi.com/zyzz/1346.html